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斜桥镇

斜桥镇

①又名陈阜镇、善因镇。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靖江县: “斜桥镇在城东二十五里。亦即善因镇。”

②民国初置,属海宁县。即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二十六里斜桥镇。


(1)在江苏省靖江市东部,南濒长江。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斜桥街,人口5000。明初名东阜镇,为全市最早集镇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改名善因镇。光绪年间于集镇内建石桥与街道成斜向,故名斜桥。1950年设乡,1956年设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淡水鱼。有苗圃场。有造船、纺织、铸造、化纤等厂。靖西等公路经此。(2)在浙江省海宁市中部。面积26.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斜桥,人口 4500。 以桥为名。元末已成集市,明成化间名斜川市,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更名斜桥市,民国初置斜桥镇。1958年改为公社,1961年复置镇。产稻、油菜籽、蚕茧、淡水鱼。名产“斜桥榨菜”。有缫丝、纺织、塑料、家具、皮件、药品、建材等厂。有石河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市中部商贸中心。沪杭铁路经此,公路通市区,水运便利。


猜你喜欢

  • 迎河集

    即今安徽寿县西南迎河集。清乾隆《寿州志》卷1西南乡《市集》:迎河集“离城一百里”。

  • 河北三镇

    亦称河朔三镇。唐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卢龙 (治幽州,在今北京城西南)、魏博 (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成德 (治恒州,在今河北正定县) 三镇的合称。即“河朔三镇”。

  • 西延城

    唐置,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

  • 阳泉水

    ①又名芦河。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水经·沁水注》:阳泉水“出鹿台山, 山上有水,渊而不流,其水东径阳陵城南,……水历嶕峣山东,下与黑岭台合”。②即今安徽霍邱县西泉河。《水经·決水注》:“決水又北,

  • 章思荡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3宝应县: 章思荡在 “县东南四十里。西接城子河,南通广洋湖。《志》 云,城子河在县东南十八里,其西北接望直港,南通章思荡”。

  • 汊江水

    在今江西分宜县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汊江水“在县南五十里。其源左出仰岭,右出县南五十里黄真人台,旋绕而南,至泉江山下二水相夹,出安福同桥庐陵板陂,至吉水同江会入大江”。

  • 太白楼

    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南。《清一统志·济宁州》:太白楼“在州南城上。唐李白游任城,县令贺知章觞白于此,后人因建楼焉”。楼原在任城故城内。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移今址。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舆地纪

  • 欣都思

    亦作身毒、欣都、印毒、印都信度、胫笃。即今印度。《元朝秘史》 卷13: “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 (勒) 丁并蔑力克王,追过申河,直至欣都思种地面。根寻不见回来,却将欣都思边城百姓的驼羊都虏了。”

  • 嘉定府

    南宋庆元二年 (1196) 以宁宗潜邸升嘉州置,治所在龙游县 (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洪雅、犍为等市县地。元改为嘉定府路。明洪武四年 (1371) 复为嘉定府,九年(137

  • 甸头山

    在今云南永胜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北胜州:甸头山“群峰耸列,林木森蔚。土人于此牧羊,又名牧羊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