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安郡

新安郡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吴新都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始新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北新安江北岸,现已没入千岛湖)。辖境相当今安徽黄山市大部、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等县及江西婺源、浙江淳安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废。

②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升新安县置,治所在今河南义马市西石河村。十九年 (495) 复为新安县。东魏天平元年 (534)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新安、渑池二县东部,洛阳市西部地。北周保定三年 (563)废。建德六年 (577) 复置。移治通洛城 (今河南新安县)。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谷州。

③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置,属万州。治所在三冈县 (今四川达县西南四十里河市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县西南部地。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为新宁郡。

④东魏兴和中侨置,属义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⑤东魏武定元年 (543) 置,属武州。治所在雁门川 (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

⑥西魏改南部郡置,属隆州。治所在南部县(今四川南部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南部县地。北周废。

⑦隋大业三年 (607) 改歙州置,治所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十三年 (617) 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流域及祁门县、江西婺源县地。唐初复改为歙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之别称。南宋罗愿 《新安志》 即此地的志书。


(1)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置,治始新县(今浙江淳安县西)。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淳安县以西,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地。隋开皇中废。(2)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新安县(今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安县一带。属洛州,十七年属司州。十九年省。东魏天平初复置。属洛州。北周属熊州,明帝初为中州治。保定三年(563年)省,建德六年(577年)复置。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置谷(穀)州。(3)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置,治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时废。(4)西魏置,治南部县(今属四川)。北周废。(5)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置,治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属安徽)。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唐武德初改为歙州。天宝时复置,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的别称。


猜你喜欢

  • 朴麻龙堡

    北宋置,属巩州。当在今甘肃陇西县境。后废。

  • 凌霄峰

    ①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四十三里庐山。《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凌霄峰 “在庐山昭德观之北。岩石玲珑,周回道左,巉岩万状,乔木干霄。前对五老峰如宾客。此山之绝致也。有朋真尼院,依岩而居”。②即凌霄山。在

  • 乌石岭

    在今江西铅山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乌石岭“在铅山县(治今永平镇)南八十里。又南五里为郑家岭。往来孔道”。

  • 北留智镇

    即今河北景县南二十里北留智乡。明嘉靖《河间府志》卷8景州有留智屯。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景州图:南有北留智。在河北省景县东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碱厂王,人口980。明初王姓自

  • 画溪

    东阳江支流。即今浙江东阳、义乌二市南之南江。《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画溪 “出大、小盆山,环绕县南境,合诸溪水而西北出,群山萦回,草木如画,因名”。同卷义乌县: 画溪 “自东阳县西流至此,为洋滩

  • 嘉玉宗

    即加玉宗。今西藏隆子县东南加玉。

  • 呷洛

    旧名斯斯觉。彝语意为 “荒坝”。即今四川甘洛县。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后为岩洞乡新市坝。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1959年改为甘洛县。“甘洛” 为 “呷洛” 的异译。

  • 汉平县

    ①东汉中平中分宜春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境吴平、门楼一带。三国吴改为吴平县。②三国延熙十三年(250)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一说今武隆县西北白马场或鸭江

  • 河池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凤州置,治所在梁泉县 (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辖境相当今陕西凤县及甘肃徽县、两当二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凤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河池郡,乾元元年(758

  • 林寺山

    即今山东海阳县北林寺山。元于钦 《齐乘》 卷1 “火山” 条下载: “又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林寺、福阜,淘金之地。” 《方舆纪要》 卷36莱阳县: 林寺山 “元亦置金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