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四十里重坊镇。清乾隆《郯城县志》 有重坊集,“由县城经重坊、长城入峄县境赴兖州府,为南路”。
亦作库穆。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南三站。《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条下:喀尔喀图站“又八十五里至库穆楞站”。
在今河南南阳市西。《水经·淯水注》:梅溪水 “出 (宛) 县北紫山,南径百里奚故宅。梅溪又径宛西吕城东,梅溪又南径杜衍县东……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溪,南流而左注淯水”。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舆地纪胜》卷45庐州:北峡关“在舒城县南四十五里。关南属安庆府。关门楼堞修砌悉备,官兵守把,为入蕲黄之要地”。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南,与桐城市接界。
一作党坝长官司。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属杂谷直隶厅。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西南党坝乡。《清史稿·岳钟琪传》:乾隆年间,岳钟琪疏言:“党坝为大金川门户。”
在今印度曼尼普尔一带,或以为今阿萨姆北部以西以至于恒河流域。《新唐书·地理志》:安南通天竺道,“弥诺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唐樊绰《蛮书》卷10:“大秦婆罗门国在永昌西北,正东与诺诺江安西城楼接界
南宋建,属蓬溪县。在今四川蓬溪县东蓬溪山。端平三年 (1236) 兵乱,遂宁府曾徙治于此。《元史·石抹狗狗传》: 至元四年 (1267),乞儿 “从攻蓬溪砦,死焉,子狗狗袭”。即此。
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亦作幕北。《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元年 (233),鲜卑步度根、轲比能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清代通称外蒙古 (今蒙古国
在今四川什邡县。《史记·留侯世家》:高帝六年 (前201),“封雍齿为什方侯”。《正义》 引《括地志》 云: “雍齿城在益州什邡县南四十步。汉什邡县,汉初封雍齿为侯国。”
①春秋战国时巴国都。即今四川重庆市。三面环水,颇似江中之洲,故名。《水经·江水注》:“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 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 巴亦王焉。”周慎王五年(前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