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宁陵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元和志》 卷25 上元县: 宣帝顼显宁陵 “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 《县志》: “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俗呼石马冲。”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元和志》 卷25 上元县: 宣帝顼显宁陵 “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 《县志》: “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俗呼石马冲。”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白马口旁。唐李白《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诗:“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即此。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洪椿坪。明胡世安 《登峨山道里记》: “右一水从九老洞,绕洪椿坪而来。” 民国 《重修峨眉山志》 卷4: “千佛庵即洪椿坪。伏牛山楚山和尚开建,德心大师重修。梵宇精洁,结
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穿城乡。《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穿城 “在桃源县北五十里”。
一作蓼角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旧为大江入海之冲。《方舆胜览》 卷45通州: 料角,“海门有料角。其中有咸、淡二水,不相混杂,舟人不待汲能辨之,形势控扼。绍兴中,差舟师把隘,其沙脉涨坍不常,潮小则委蛇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万安县置,属卢阳郡。治所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五里。北宋废。②北宋乾德三年 (965) 升常丰场置,属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县东一百里上杉市。开宝中省入长沙县。
亦名洮江。即今越南河内市一带之红河。《宋史· 郭逵传》: 北宋熙宁八年 (1075),“交阯李乾德陷邕管,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广南宣抚使……又拔决里隘,乘胜取桄榔、门州,大战富良江,斩伪王子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二河乡(二道河子)。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北“五十里二道河子街,有莫勒恩河渡口”。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唐咸通中建。明曹学佺《名胜志》:“岩洞幽邃,乃裴通旧学之所。”在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中心化城盆地。南对芙蓉峰,东有东崖,西为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
①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上海市,浙江天台山、大盘山、仙霞岭以北及皖南一角。西汉时南扩至浙江、福建全省。东汉永建四年(129)徙治山阴县(今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位于琼台礁西南。为一直径约740米的环礁。1947年公布名称为海宁礁。据郑资约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说: “礁上水深不出三寻,礁湖亦在三十寻以内,但礁之四周,则急深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