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成平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六十里景城。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成平县置,治今河北省沧县西景成,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乐寿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成平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六十里景城。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成平县置,治今河北省沧县西景成,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乐寿县。
1943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曹县西北部析置,治刘岗(今山东曹县西北刘岗)。为纪念晋冀鲁豫第二十二专员公署专员刘齐滨烈士而命名。1949年11月撤销,并入曹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由曹县
即今云南澄江县西南抚仙湖西岸之尖山。元、明称涌拔山。《元混一方舆胜览》 澂江路: 涌拔山 “不与群山接,高峰独秀,类秦之华”。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东兴镇东北。明洪武中属如昔巡检司统辖,嘉靖三十年 (1551) 设营戍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北。明洪武中属如昔巡检司统辖,嘉靖三十年(1551年)设营戍守。
明成化十五年(1479)于花马池营置,属陕西都司。治所即今宁夏盐池县。正德元年(1506)改为宁夏后卫。明弘治七年(1494年)由花马池营改置,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正德元年(1506年)改置宁夏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3蓟州:甘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山下有泉,极甘美,因名。一名石獒山”。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甘泉山在“府西北三十五里。高二十余丈,周围二
一作峡州。北周改拓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隋大业初改为夷陵郡。唐初复为峡州。贞观九年 (635) 移治步阐垒 (今宜昌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
旧名小坎场。即今四川永川市东北隆济乡。清乾隆《永川县志》卷2:小坎场“在县东三十里”。1912年后改为隆济场。
①亦作乌溪关。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记:“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清乾隆《当涂县志》卷6《镇》:乌溪镇“在县东九十里”。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面积4
西魏置,为基州治。治所在丰乡县 (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马良镇)。隋开皇七年 (587) 废。西魏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南。属基州。辖境大约包括今湖北省钟祥县南部一带。隋开皇七年(587年)废。
在今青海久治县东。《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 河经阔即、阔提 “又三日,地名哈剌别里赤儿,四达之冲也,多寇盗,有官兵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