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山郡
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琅邪郡置,治所在朐山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开皇初废。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琅邪郡置,治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属海州。隋开皇初废。
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琅邪郡置,治所在朐山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开皇初废。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琅邪郡置,治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属海州。隋开皇初废。
即今山西黎城县北南委泉乡。1943—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黎北县治此。
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粤州(后改名宜州)。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下里乡旧县。元和八年(813)移治龙水县古波里(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北四十里)。北宋时移治县北思农镇江浒(今罗
口村 即今安徽歙县西北富资河东岸丰口。清乾隆《歙县志》卷1 《都鄙》有丰口村。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明史·云南土司三·南甸》: “南百里有关,立木为栅,周一里; 曰南牙,甚高,山势延袤一百余里,官道经之。上有石梯,蛮人据以为险。”
即关中与三辅的合称。相当今陕西关中地区。古地区名。关中与三辅的合称。相当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宜兴县图: 西北有南社镇。集镇名。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长荡湖东岸。属儒林镇。人口约 2200。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因与北社相对,故名南社。1950
即今山东费县北四十里上冶镇。清光绪《费县志》村社图:县北有上冶社。
明万历二年 (1574) 建,即今青海同仁县北保安乡。清改为保安营。1931年于此置同仁县。后同仁县迁治隆务镇。
又作挺关。战国赵地。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战国策·赵策二》: 牛赞 “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又作挺关、扞关。战国赵地。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北。战国赵牛赞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即此。
亦作涿邪山。在今蒙古国西南古尔班赛汗山。《史记· 匈奴列传》: 西汉天汉二年 (前99),“汉复使因杅将军 (公孙) 敖出西河,与強弩都尉(路博德) 会涿涂山,毋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