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街
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古为南安县驻地。民国《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以木栅为城,因名。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
集镇名。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90。初为原始森林,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俗称平安山。产稻、玉米、小麦、蚕豆、薯类、甘蔗、茶叶、胡椒、花生等。为县南部农贸集市。附近森林中有熊、麂子、猴等。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有渡口可通缅甸。
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古为南安县驻地。民国《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以木栅为城,因名。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
集镇名。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90。初为原始森林,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俗称平安山。产稻、玉米、小麦、蚕豆、薯类、甘蔗、茶叶、胡椒、花生等。为县南部农贸集市。附近森林中有熊、麂子、猴等。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有渡口可通缅甸。
在今山西稷山县西五里平陇村。《北齐书·斛律光传》:武平二年(571),“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有三所。周柱国枹罕公普屯威、柱国韦孝宽等,步骑万余,来逼平陇,与光战于汾水之地,光大破之,俘斩千计
即侯和城。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水经·河水注》: 洮水 “又东北流径洮阳曾城北……洮又东径洪和山南,城在四山中,洮水又东径迷和城北,羌名也”。王先谦注: “洪、侯音相转,侯和当即洪和。”
即今福建福州市南十八里义序。1949年林森县(今闽侯县)曾迁治于此。
明洪武三年(1370)置,属崖州。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方舆纪要》卷105崖州:义宁驿“在州城西”。
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北魏为颍川郡治。东魏武定七年(549)徙治颍阴县(今河南许昌市)。北齐天保七年(556)并颍阴县入长社县。隋开皇初改为颍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复为长社县,为
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南太平镇。明、清于此置回岐巡司。
俗称湘子桥。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宝庆二年(1226)建成,历时57年。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 上架石梁作桥面。中间一段,宽约100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弄璋街附近。《明史·地理志》 干崖宣抚司: “西有雷弄、盏达等部。”《方舆纪要》 卷119干崖宣抚司: 雷弄 “在司西。干崖别部也。《滇纪》: 司有蛮洒冈,旧为同知刘氏所居。其雷弄洞
《尚书·禹贡》:“九川涤源”,指九州的大川。《史记·夏本纪》 司马贞《索隐》以弱、黑、河、瀁、江、沇、淮、渭、洛为九川。《尚书·禹贡》:“九川涤源。”泛指九州的大川。《史记·夏本纪》司马贞《索隐》以弱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夏驾山。宋《嘉泰会稽志》 卷9上虞县: 夏盖山 “在县 (治今丰惠镇) 北五十里。《旧经》 云: 山形如盖,因以为名”。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明军败倭寇于夏盖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