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水驿

林水驿

即今河南南阳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1南阳府南阳县: 林水驿 “在府南六十里。南出襄阳,此为通道”。


猜你喜欢

  • 石门水

    ①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昆都仑河。《水经·河水》:河水“屈东过九原县南, 又东过临沃县南”。郦道元注:“河水又东流, 石门水南注之。”②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元和志》卷34广州南海县:石门水“一

  • 阳市城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三国魏洛阳典农治此。《水经·洛水注》:涧水“东南流径宜阳故郡南,旧阳市邑也,故洛阳都典农治此。后改为郡”。

  • 平阳府君阙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八里。清嘉庆《四川通志》卷60绵州:汉平杨府君神道,“《蜀碑记补》题云, ‘汉平杨府君叔神道’凡八字”。为东汉初平、兴平年间平阳府君之墓阙,为双阙, 由巨石或板石堆砌而成,相距26米

  • 思达藏

    明代西藏地名。明代在乌思藏置都指挥使司,又在全境分封政教领袖五人为王分治辖地。永乐十一年 (1413) 封萨迦教派高僧为思达藏辅教王。《明史·西域三·辅教王》: “辅教王者,思达藏僧也。” 辅教王为明

  • 郪城

    指唐代郪县城。即今四川三台县。杜甫在梓州郪县,写有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弟武判官弟赴成都府》、《九月》 等诗。

  • 那地州

    明洪武元年(1368)改地州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31年废入南丹县。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那、地二州,属宜州羁縻。明洪武

  • 阳遂

    在今陕西眉县或扶风县境之渭河北岸。《三国志·魏书·郭淮传》:青龙二年(234),诸葛亮由五丈原“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 化城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三里。《寰宇记》卷139化城县:“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

  • 邯县

    亦作邯县。 西汉置, 属乐浪郡。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汉书·地理志》 注: 孟康曰: “音男。” 师古曰: “音乃甘反, 邯音酣。”东汉末废

  • 桐台 (臺) 镇

    北宋置,属阳山县。在今广东阳山县南。《清一统志·连州》 “青龙镇” 条引 《阳山县志》: “桐台镇在县南十里。旧置桐台驿于此。元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