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椹川县

椹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椹县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大业初废入扇沙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合州。贞观八年 (634) 属雷州。天宝元年 (742)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椹县改名,治今广东省遂溪县西椹川。属越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先属南合州,后属东合州,又属雷州,天宝初又废。


猜你喜欢

  • 厉门

    一作濑湖。在今广西平乐县西南。为战国时楚关隘。《史记·甘茂列传》:“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正义》:“刘伯庄云:厉门,度岭南之要路。”又作濑胡、濑湖。战国楚关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西

  • 万石镇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旧属怀远县,明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殷村港两岸。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万石桥,人口 6700。原名万善桥,相传为乡人捐资所建,故名;

  • 河田墟

    即今广东陆河县 (河田镇)。清属陆丰县,置巡司于此。1988年设陆河县治此。

  • 西泺

    在今河北沧县北枣林庄。《方舆纪要》卷13兴济县:西泺“在县西南。东西横亘凡十余里,南北二十余里。秋后水涨,一望无际,鱼蒲之利,每钟于此”。民国《青县志》卷1:“西泺即今枣林庄南北一带。”

  • 武家穴站

    亦名武穴站。元置,即今湖北武穴市。明置武家穴镇巡司。清名武穴镇,置武黄同知于此。1953年广济县迁此,1987年改设武穴市。元置,即今湖北省武穴市驻地。

  • 宝积监

    北宋置,属宜州。在今广西河池市西。《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 宝积监 “自河池而西五十里, 坑户穴地深五十丈, 取矿入炉, ��炼成银”。北宋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 洛中桥

    唐武后时,韦德昭所造。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天津桥东。其东有利涉桥。《新唐书·韦弘机传》: 弘机 “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

  • 中路中左末旗

    即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策策尔勒格西北北特,大临河西岸。

  • 南恩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南恩州置,治所在阳江县 (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阳春等市县地。十九年 (1282) 复改为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南恩州改置,治阳江

  • 雷火峒

    ①北宋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宋史·蛮夷传》: “侬氏又有宗旦者,知雷火洞。” 嘉祐七年 (1062) 置顺安州于此。②在今越南北部高平省文广渊县西北。《宋史·广源州蛮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