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宜兴军置,属常州。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二十年 (1283) 降为县,次年又升为府。元贞元年 (1295) 改为宜兴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宜兴军置,治今江苏省宜兴
①即沙苑。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四十余里马坊头。《元和志》卷2冯翊县:“沙苑,一名沙阜。在县南十二里。东西八里,南北三十里。”②在今甘肃临夏市东。《晋书·石季龙载记下》:东晋永和三年(347),后赵将石宁
或作夏虚。《左传· 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命以 《唐诰》 而封于夏虚。” 其地有三说: (1)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西晋杜预注: “夏虚,大夏。今大原晋阳也。” (2) 在今山西
北周武帝改晋昌郡置,属瓜州。治所在会稽县(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稍东)。辖境相当今玉门市地。隋开皇初废。北周武帝时改晋昌郡置,治凉兴县(今甘肃安西县东)。属瓜州。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隋开皇三年
元至元四年(1338)置老告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老挝琅勃拉邦。辖境约当今老挝北部。元末废。
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南。相传为殷伊尹出生地。《吕氏春秋》 卷14: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 (其母居伊水之上) 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寰宇记》 卷1
唐开元四年 (716) 置,属思州。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五代时废。古县名。唐开元四年(716年)置,治今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思州。五代时废。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清属永宁州,雍正四年 (1729) 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清雍正七年(1729年)于此置巡检司。
宋置羁縻黄平府,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元属播州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 改为黄平安抚司。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
①即句溪。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水阳江上游。《资治通鉴》:唐大顺二年(891)正月,孙儒举兵济江攻杨行密,“儒将李从立奄至宣州东溪,行密守备尚未固,众心危惧。夜,使其将合肥台濛将五百人屯溪西,濛使士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