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熙宁五年(1072)废为砦,九年(1076)置永康军使,治所在导江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元祐元年(1086)复移今都江堰市。元初改为灌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安军置,治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熙宁五年(1072年)废为灌口寨,九年复于导江县(今都江堰市东)置永康军。元祐初复故。后废为灌口寨。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熙宁五年(1072)废为砦,九年(1076)置永康军使,治所在导江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元祐元年(1086)复移今都江堰市。元初改为灌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安军置,治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熙宁五年(1072年)废为灌口寨,九年复于导江县(今都江堰市东)置永康军。元祐初复故。后废为灌口寨。
金废恩化县置,属大定县。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坤都伦河北西桥乡东土城子古城。
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南城西湖的前身。《水经·淮水注》:穷水“流结为陂,谓之穷陂”。会贞按:“今霍邱县西南有洪塘湖,县西有西湖,尤大,皆丰河水所汇,盖穷陂之变名也。”见“穷水”。
即甫田泽。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诗经·小雅》:“东有甫草。”即此。即“圃田泽”。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太阳岭在“府东北五十五里。高峻若与太阳齐,逾岭即浦江县界”。
①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延陵县置,属丹阳县。即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②北宋置,属穰县。在今河南新野县境。在江苏省丹阳市西南部、简渎河两岸。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延陵
一名谒泉山。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水经·文水注》: “其山石崖绝险,壁立天固。……泉发于两寺之间,东流沥石,沿注山下。又东,津渠隐没而不恒流,故有隐泉之名矣。”
即牛满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支流布列亚河。《清高宗实录》卷743: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癸亥,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往探纽曼河源之协领阿迪木保称:自黑龙江入纽曼河,复经西里木第河,入乌默勒河
又作惤县、 县。 西汉置, 属东莱郡。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 据许慎 《说文》: “㡉, 布也, 出东莱。” 县以㡉布得名。 东汉为侯国
①一作诗。周代国名。妊姓。春秋时为鲁所灭。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春秋》: 襄公十三年 (前560),鲁 “取邿”。即此。现传有 《邿伯鼎》、《邿遣》 等为邿国彝器。 西
①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偏城郡。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南。隋仁寿元年(601)以避太子杨广讳,改为延安县。②元至元十年(1273)改东山县置,属开成州。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十五年(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