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昌郡

永昌郡

①东汉永平十二年(69)哀牢内属,以其地并析益州郡西部六县合置。治所在巂唐县(今云南云龙县西南七十里漕涧镇)。辖境约当今滇西、滇南的广大地区,西至印缅交界的巴特开山,东南至礼社江与把边江间的哀牢山,南部包有今西双版纳等地。建初元年(76)后,治所在不韦县(今云南保山市东北二十二里金鸡村)。三国蜀属庲降都督,建兴三年(225)辖境东部不再包有洱海地区。西晋泰始七年(271)属宁州。元康九年(299)迁治永寿县(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南齐治所迁永安县(今地不详)。南朝梁末废。

②亦作和昌郡。西魏改南晋郡置,属并州。治所在宣汉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万源县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③北齐置,属徐州。治所在城武县(今山东成武县东南郜鼎集)。辖今山东成武和江苏丰县地。隋开皇初废。

④北周分建平郡置,属信州。治所在大昌县(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寻废。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分益州置,治不韦县(今云南保山市东北金鸡村)。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大理、永平、云龙、漾濞、洱源、剑川、鹤庆、祥云、弥渡、巍山等市县。东晋成帝时废。南朝齐复置,隋又废。为西南通域外要地,与掸国、天竺、大秦等进行铜、铁、毛织物、象牙、珠宝等贸易。


猜你喜欢

  • 觉生寺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 三环西路甲31号。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故俗称大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1733),规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藏经楼、大钟

  • 蚂延河

    又作蚂蜒河、妈言河。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蚂蜒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玛延河 “在阿勒楚喀城东北二百里。源出玛展窝集,北流入混同江”。

  • 白云嶂

    ①一名白云洞。又名白云峰。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四十里。有三洞联络,各容百余人,上曰白云岩嶂,中曰太虚岩,下曰龙岩,溪流贯注其间。《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南汉循州张遇贤逾岭趋虔州,“遇贤众十

  • 合乡县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二十三里。三国魏改为合城县。西晋复为合乡县。南朝宋及北魏属兰陵郡。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甘露四年(前50年)封鲁孝王子平为合乡侯,置侯国。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后改

  • 洪福寺

    ①东魏武定五年 (547) 建,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②唐建,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③唐建,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清一统志·西安府四》:洪福寺 “在长安县西门外。旧在咸宁县南

  • 桃城铺

    即古桃丘。今山东东阿县西南陶城铺。

  • 阳晋

    ①战国魏邑,后入秦。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史记·魏世家》:魏襄王十六年(前303),“秦拔我蒲反、阳晋、封陵”。即此。②战国时卫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战国策·楚一》:张仪说楚王曰,“秦下兵攻卫阳

  • 釜水

    一作滏水。即今河北滏阳河。《淮南子·墜形训》: “釜出景。” 高诱注: “景山在邯郸西南,釜水所出,南泽入漳,其原浪沸涌,正势如釜中汤,故曰釜,今谓之釜口。” 《明史·地理志》: 邯郸县 “东有滏阳河

  • 固都河

    即今辽宁北票市西南顾洞河,为大凌河支流。《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固都河 “在朝阳县北。自石罅中流出,行五里伏入地,又六十里涌出,南流六十里,会喀喇托欢泉入大凌河”。

  • 姚家渡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毘河南岸姚渡乡。清嘉庆 《金堂县志》 卷2: 姚家渡 “在治 (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 南九里兴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