汃水
亦名三水河。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马栏河、三水河。《清一统志·邠州》:邠水“在三水县南。源出鄜州宜君县竞窝山,西南流径县城南,又西南流四十里入泾水。 一名师水。又名三水河。灌溉所资也”。
亦名三水河。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马栏河、三水河。《清一统志·邠州》:邠水“在三水县南。源出鄜州宜君县竞窝山,西南流径县城南,又西南流四十里入泾水。 一名师水。又名三水河。灌溉所资也”。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寰宇记》 卷112武昌县: 神人山,“ 《历代帝纪》 云: 吴建衡二年,有神人乘白鹿,从此山出”。《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神人山,“在县西七十五里滨江。下有白鹿矶”。
①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龙门。《清一统志·汀州府》:龙门峡“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盘屈深邃,中开一峡,峡中有溪。乡人贸竹木者,俱从此出”。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桂江中。《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百官志三》 载: “南园在雒水南。”
①清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内。②在今广西藤县西北,南临浔江之新马村附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藤县图:西北藤江北岸有白马汛,有把总驻防。
一名石维山。在山西永济市东,接运城市界。《隋书·地理志》: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熙宁五年(1072)废为砦,九年(1076)置永康军使,治所在导江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
①即今辽宁沈阳城东北二十里之天柱山。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东牟山在“卫东二十里”。②即今吉林敦化市南长白山北坡之六顶山。为唐渤海靺鞨大氏的根据地。《新唐书·渤海传》:渤海
又称天宁寺木塔。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大街天宁寺内。始建于唐代。宋、金、明、清均曾修缮。寺内殿宇已毁,仅存此塔。高九层,平面呈八角形,为楼阁式砖木结构。根据地宫石函铭文和现存建筑风格,塔基为唐代所建,一至三
北周改龙巢县置,为齐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真阳县。
在今四川达川市西北。《方舆胜览》卷59达州:北崖“岩壁耸然, 下有平池。春时游人甚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