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水

汶水

①即今大汶河。《尚书·禹贡》 青州:“浮于汶, 达于河。”即此。源出山东莱芜市北,西南流经古嬴县南, 古称嬴汶, 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山东东平县戴村坝。自此以下,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东南入济水;明初筑戴村坝,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西流故道遂微;清末罢漕运,主流又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

②指今山东中部入潍之汶。《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朱虚:“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今名东汶河。源出山东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县东北入潍河。

③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水经注》述牟汶、北汶时或简称汶。

④《水经·沂水注》称,桑泉水上源之一㟬崮水,俗谓之汶水。宋元以来,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今名东汶河。源出山东蒙阴县西, 东南流经县南, 至沂南县南入沂河。

⑤即今湖北广水市东之应山河。《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白泉河”条下:“汶水在县城西北,源出高贵山,南流经此,又绕城南而东。县东三里又有东河,一名方家河,流合焉,又东南合于白泉河。”

⑥一作汶江,“汶”读与“岷”同,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战国策·燕策二》:“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蜀汉建兴十四年(236),“后主至湔,登观板,看汶水之流”。

⑦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锦江)。《元和志》卷31成都:“大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经县南七里。”


古水名。(1)《尚书·禹贡》青州:“浮于汶,达于河。”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北,西南流经古嬴县东南,古称嬴汶。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东平县戴村坝,又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明初筑戴村坝,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西流故道遂微;清末罢漕运,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2)晋郭缘生《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水经注》述牟汶、北汶时或简称汶。参见“五汶”。(3)《汉书·地理志》、《水经》入潍之汶,今名东汶河。源出今山东省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市东北入潍河。(4)又作汶江。“汶”与“岷”通,即今岷江。《战国策·燕策》:“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鲍彪注:“汶江水出岷山。”吴师道补:“汶,眉贫反,即岷。”《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蜀建兴十四年(236年)“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即此。


猜你喜欢

  • 太平后千户所

    明洪武五年(1372)置,属南宁卫。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后废。

  • 兴化卫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市。清康熙五年(1666)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莆田市。属福建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 朔龙山

    即化龙山。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方舆纪要》 卷67内江县: 化龙山,“ 《志》 云: 在县西二里。山极幽胜。一名朔龙山”。

  • 安龙堡山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南。《清一统志·楚雄府》 引《州志》:“山高险,蛮人啸聚之所。明嘉靖中,奚德、奚本倡居于此,知州荀诜讨平之,立哨于此。”

  • 零道县

    即灵道县。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

  • 店埠

    即今山东莱西市西南四十八里店埠乡。旧属莱阳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莱阳县西南有店埠集。

  • 青城村

    即今山西翼城县东北青城村。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曾在此置青城县。

  • 景州塔

    又称开福寺舍利塔。在今河北景县城内西北角。《清一统志·河间府》 “开福寺” 条称: “前有古塔,隋文帝建。” 民谚称 “沧州狮子、景州塔、赵州石桥、正定府大菩萨” 为河北四大古迹,在国内享有盛名。即开

  • 蒙顶山

    在今浙江象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蒙顶山在 “县西北四十五里,与天台分脉。盘爵耸拔,为邑之望。中平衍,可耕稼”。

  • 石城堡

    ①明置,属巴州。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南石城乡。《方舆纪要》卷68巴州:“石城旧堡,在州东南七十里。”②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石城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石城堡在凤凰城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