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阴县

河阴县

①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 “东径河阴县故城北。又东径九原故城南”。

②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东魏为河阴郡治。隋开皇初属洛州,大业初废入洛阳县。

③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 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七十里任庄。会昌三年(843) 改属孟州。金属郑州。元徙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北。明洪武三年 (1370) 徙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省入荥泽县。1913年析荥泽县复置,属河南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1年并入广武县。

④辽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以在桑干河之阴,故名。金大定七年(1167) 改为山阴县。

⑤1912年由荥泽县析置,治河阴乡 (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阳县合并,设立广武县。


(1)古县名。(1)西汉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土城子。属五原郡。东汉末废。(2)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属司州。北魏明帝时废入洛阳县,正始二年(505年)复置。《洛阳伽蓝记》: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尔朱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即此。隋初移治今宜阳县东,大业元年(605年)废入洛阳县。(3)辽置,治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南山阴城。属应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山阴县。(2)古旧县名。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析汜水、荥泽、武陟三县地置,以地当汴河口,便于漕运,管河阴仓。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黄河南岸,属河南府。会昌三年(843年)改属孟州。金、元、明属郑州。元、明时治所屡迁,均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废入荥泽县。1921年析荥泽县于河阴乡复置,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改名广武县。


猜你喜欢

  • 蓝麻镇

    亦作兰麻镇。明置,属永福县。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四十里。有巡司驻此。

  • 仙洞山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永宁州:“仙洞山在州西南五十里,一名白马仙洞。洞深远,中有龙渊。”

  • 乌里雅苏台河

    在清乌里雅苏台南,城因河得名。即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扎布哈郎特(乌里雅苏台)南的博格登果勒。《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河“源出中后旗。西流东合一水,经乌里雅苏台城南,南纳舒鲁克河,北纳苏布拉河,

  • 延庆宫

    即常道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隋时建。

  • 定边城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唐开元中置定边军于此。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定边卫,永乐元年 (1403) 废。

  • 向阳水

    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之向阳河。源出县西北四十里岭底村附近,东南流入禺门河。《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向阳水“一名悬泉水。源出向阳峡,下流合于原公水”。

  • 宁远厅

    清乾隆十五年(1750)置,属山西朔平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光绪十年(1884)升为直隶厅。1912年改为宁远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宁朔卫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西南田家镇。

  • 城子镇

    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北城子镇。《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 城子镇 “在府西四十里大江北。有巡司,亦洪武初置”。清亦置巡司于此。(1)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北角、长江南岸,南临赤湖。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1万

  • 萧绩墓

    在今江苏句容县西石狮乡驻地南莘西北十里。萧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死于中大通元年(529)。墓前遗存石兽和石柱各一对。石兽凶猛健美。二石柱高6米余,柱础刻二龙衔珠图案,上立二十四道瓜棱形的神道石柱,

  • 雅尔堆宗

    又作雅堆宗、牙堆宗。治所在今西藏乃东县东南亚堆。“雅堆”,藏语意为 “亚龙” 沟的上部、上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