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溪场
即今四川江津市西南长江北岸油溪镇。清光绪 《江津县志》 卷2: 油溪场 “距城四十里”。
即今四川江津市西南长江北岸油溪镇。清光绪 《江津县志》 卷2: 油溪场 “距城四十里”。
在今广东四会市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四会县:豸岭冈, “嘉靖中,乡人立寨其上”。
一名喀唎水。即叶尔羌河上源。在今新疆莎车县西南。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8:哈喇乌苏 “旧音喀喇乌苏,源出叶尔羌城西葱岭中,东流径城东”。即此水。“喀喇乌苏”,意为黑水。
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东北三十五里龙泉镇。民国《呼兰县志》卷1:巴彦州东北,“龙泉河屯(距州)二十五里”。
西魏大统十年(544)置,属宜阳郡。治所在黄栌城(今河南洛宁县东北)。废帝二年(553)改为熊耳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属同轨郡。废帝二年(553年)改为熊耳县。
在今广西横县西一里。宋刘受祖 《海棠桥记》: 横州 “西北有溪曰香稻,南会于郁江,跨溪有桥,南北旧多海棠。绍圣间,秦淮海先生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谪柳移横。是时常醉于桥畔书生祝氏家。明日题一词,有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寰宇记》卷144京山县:张良山“在县北十里。山有张良走马路。至今不生草木”。《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张良山在“县北八里。峰峦高峻,草木秀美。峭壁间有一横径,多马迹,俗传子房曾息兵
东汉建安初置,治所在长广县(今山东莱阳市东五十里)。旋废。西晋咸宁三年(277)复置,属青州。治所在不其县(今山东青岛市北)。辖境相当今山东青岛、莱阳、莱西、即墨诸市及海阳县地。北魏移治胶东城(今山东
即汜洲。在今河南汉寿县西北。《水经·沅水注》 亦作氾洲。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海口。《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条:“英罗寨、萧村寨、井村寨、对达寨、丰城寨、黄泥寨皆南至海猪沙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9砀山县: 段庄河 “亦大河支流也。由虞城县流入境,经县西回冈集。明嘉靖二十四年,沙淤坡水漫流,至双沟集南一里,汇流成河。又东三十里,合桑叶河,经萧县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