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浦
又名东浦。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 “东浦,亦谓之润浦,在县东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也。”
又称东浦。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流入大江。《元和郡县志》:“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
又名东浦。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 “东浦,亦谓之润浦,在县东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也。”
又称东浦。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流入大江。《元和郡县志》:“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
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南。源出鹤岗市北小兴安岭,东北流至嘉荫县东南入黑龙江。《清史稿·地理志》 佛山府: “南有嘉荫河。” 嘉荫县取名于此。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雷音寺与神水阁之间。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1峨眉县:纯阳殿“殿前俯溪,有石如船,水出灌堰,石上‘龙门’二字, 苏子瞻书”。系明建, 以吕洞宾(纯阳)为名。此为峨眉山仅存的
原名大悲阁。在今河北定兴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住持僧宝德因旧大悲阁毁于兵乱,发愿重建,大德十年 (1306) 落成。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 重修,嘉庆二十五年 (1820)重修后改今
明洪武间置,属沈阳中卫。治所在抚顺城(今辽宁抚顺市旧抚顺城)。《明史·地理志》沈阳中卫:“东北有抚顺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置。”清初废。
①又名望海楼、望潮楼。在今浙江杭州市。《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望海楼“在府旧治中和堂之北。唐武德七年建。一名望潮楼,又名东楼。白居易诗‘东楼胜事我偏知’。苏轼有《望海楼》诗”。②唐建,在今四川宜宾市城
即营陵。春秋杞国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春秋》: 僖公十四年 (前646),“诸侯城缘陵”。杜注: “缘陵,杞邑。辟淮夷,迁都于缘陵。” 西汉置营陵县。《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营陵注: 薛
在今广东惠阳市(淡水镇)西北永平村。隔水接博罗、东莞界。清有把总驻防。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海晏县东北、大通回族自治县西。《清史稿·地理志》 南左翼末旗: “牧地当博罗充克克河源。东至囊吉立图巴尔布哈,南至图禄根河,西至恰克图北山木鲁,北至恰
即苽陂镇。今河南上蔡县北华陂乡。清康熙《上蔡县志》卷2《集镇》:华陂镇在“城北四十里”。在河南省上蔡县西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华陂,人口 4410。传春秋末期此地有一陂塘,
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松花江上源老黑河。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7: 哈勒珲穆克河,“国语 (满语),哈勒珲,温暖也; 穆克,水也。(吉林) 城南八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