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阳县

淮阳县

①南朝梁置,属韶阳郡。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阳宁县。

②南朝梁侨置,为沛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名斛城县。

③北周改绥化县置,属淮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古泗水西岸。隋属下邳郡。唐贞观元年(627)废。

④1913年改淮宁县置,属河南豫东道。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南。隋属桂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阳宁县。(2)北周改绥化县置,治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古泗水西岸。属淮阳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废。(3)唐载初元年(689年)改真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北。属豫州。神龙元年(705年)复名真阳县。(2)今县名。河南省东部。属周口市。面积1467.8平方千米。人口136.4万。辖6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古有丘阜,以丘上有丘,名宛丘。传东夷族领袖太昊伏羲氏都此;后神农氏亦都此,改名陈。西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此,为陈国。春秋楚灭陈国置陈县,治今淮阳县城。秦置陈郡,治陈县(今淮阳县)。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政权张楚曾都此。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陈郡为淮阳国,以地处淮水之北得名。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献帝时改为陈郡。三国魏太和六年(232年)改陈郡为陈国,后复为陈郡。西晋武帝时废,惠帝时复陈郡。北魏废陈县。北齐置项县,治今淮阳县城。隋开皇初废陈郡,改项县为宛丘县。大业初改陈州为淮阳郡。唐初改淮阳郡为陈州,天宝时改淮阳郡,后复陈州;至德时又改淮阳郡,后又复陈州。北宋宣和时改陈州为淮宁府。金复改为陈州。明初废宛丘县入陈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淮宁县,治今淮阳县城;又置陈州府,治淮宁县。1913年废陈州府,改淮宁县为淮阳县,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2000年属周口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沙颍河流经南部边缘,新蔡河及其支流流经中部,黑河流经北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特产黄花菜。工业有棉纺、机械、化肥、水泥、制药、酿酒、印刷、制砖、皮革加工等。禹郸铁路漯界高速公路、106国道及商周、漯双公路经县城。县城四周环水,水面近万亩。古迹有太昊陵、平粮台古城遗址、陈楚故城、朱丘寺、画卦台、弦歌台、思陵冢、九女冢等。


猜你喜欢

  • 波孜纳

    在今帕米尔叶什库里东。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5: 光绪十八年 (1892),“英人唆阿富汗遣兵至苏满、波孜纳”。即此。后被俄国侵占,今属塔吉克斯坦。

  • 查牙山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北。《辽史·地理志》: 锦州有大查牙山、小查牙山。②即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七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符四年 (877),“黄巢与尚让合兵保查牙山”。

  • 春秋郑邑,名留。后为周大夫刘子采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邘之田于郑”。又,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单子、刘子、樊齐

  • 汪家埠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江埠乡。清同治《余干县志》卷3有汪家埠市。

  • 齐乐县

    北周明帝时改齐乐郡置,属齐通郡。治所在丹棱县东北二十里(今四川眉山县西北)。武帝时改为洪雅县。古县名。北周明帝置,治今四川省丹棱县东北。属齐通郡。武帝改为洪雅县。

  • 伽宗城

    在今云南呈贡县西隅。《方舆纪要》卷114呈贡县:伽宗城“在县治西。大理段氏时,上官伽宗所筑, 因名”。

  • 齐通县

    南朝梁普通中置,为齐通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一说在今眉山县东北太和镇。太清二年(548)于县又置青州。西魏废帝三年(554)为眉州治。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广通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眉

  • 上包座佘湾寨

    即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上包座佘湾寨土千户。

  • 浰洲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枝江县 “芦洲” 条下: “浰洲在县东二十里江中。……广十余里,民耕其上。”

  • 黑水堡

    ①唐置,属尚安县。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十里黑河乡 (头道城)。长安二年 (702) 尚安县移治于此。《新唐书·代宗纪》: 贞元八年 (792),“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及吐蕃战于黑水堡,败之”。即此。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