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储镇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清储镇 “在太平县 (今汾城镇) 南十里。有堡。长五百三十步,高 一丈三尺,为二门,各甃以石。中有义仓。明梁纲纪云,汾阳山旁多溪壑,藏奸盗,万历己丑,知县侯于鲁即其巅为镇”。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清储镇 “在太平县 (今汾城镇) 南十里。有堡。长五百三十步,高 一丈三尺,为二门,各甃以石。中有义仓。明梁纲纪云,汾阳山旁多溪壑,藏奸盗,万历己丑,知县侯于鲁即其巅为镇”。
即汉长安城北面中门厨城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曹家堡西。王莽时改名建子门。
即今新疆温泉县西南之沃托格赛尔河,为博尔塔拉河支流。《清一统志·伊犁》: 鄂拓克赛里河 “在伊犁北。源出博罗和洛山,西北行一百里。又西北一河,源出罕哈尔察海山,东南流。二河汇而东流三十里为博罗塔拉河”
西藏古代族部名。即窣勃野、宝髻、不夜、弗夜,亦作勃悉野、勃窣野。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包括乃东、穷结等县境。唐杜佑 《通典·边防》: “ (吐蕃) 始祖赞普, 自言天神所生,号 “鹘堤悉补野”
东魏武定六年 (548) 置,属南谯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境。后废。
唐建,在今陕西凤翔县东门外。寺壁有吴道子画的佛像。北宋苏轼 《王维吴道子画》 诗曰:“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寺壁有吴道子画佛像。北宋苏轼诗:“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①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刘熙 《释名》 卷2: “益,阨也,所在之地险阨也。” 东汉应劭 《地理风俗记》 云: “疆壤益广,故名益州。” 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办顿市“在县西北九十里。亦名办顿村。相传汉光武曾屯留于此,又关壮缪亦尝驻焉。一名卓刀市”。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高安县置,属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大业初属九真郡。唐武德五年 (622) 为安州治。贞观元年 (627) 属爱州,先天元年 (712) 改为崇安县。②明嘉靖
元置。即今湖南长沙市东南南山铺。明废。元置,即今湖南省长沙市东南南山铺。明时废。
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南沿海地区。产海盐。明嘉靖初,设隆井盐场于练江村。清于此设盐课司。民国于此地设场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