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镇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南一里。明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津市市南部。面积68.6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渡口,人口1390。为水路要津。1956年设渡口乡,1958年为渡口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棉花、油菜籽、柑橘、蚕茧、莲藕等。有陶瓷、食品加工、滤清器、水产加工等厂。设有圩场,为市南农副产品集散地。水陆通市区。有金盆、新合二处古墓群。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南一里。明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津市市南部。面积68.6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渡口,人口1390。为水路要津。1956年设渡口乡,1958年为渡口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棉花、油菜籽、柑橘、蚕茧、莲藕等。有陶瓷、食品加工、滤清器、水产加工等厂。设有圩场,为市南农副产品集散地。水陆通市区。有金盆、新合二处古墓群。
亦作缚达国。指以缚达城为首都的黑衣大食。即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大食诸国“白达国系大食诸国之京师也。其国王则佛麻霞勿之子孙也,大食诸国用兵相侵,不敢犯其境,以故其国富盛”。
从河南沁阳(旧怀庆府)东北至陈庄。长5公里。为道清铁路支线。日伪于1941—1942年修筑。1945年被拆除。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1)在河北省威
即今云南陇川县东北四十九里杉木龙。《元史·地理志》 平缅路:其地曰“小沙摩弄”,即此。
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为碾硙之所。《资治通鉴》:唐天复元年(901),宦官韩全诲等劫昭宗幸凤翔,至鄠县。“癸丑,李茂贞迎车驾于田家硙”。即此。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漠沙附近的山上。明万历《云南通志》卷4新化州:马笼山“在州西一百里。蛮酋尝结寨其上,号马笼部”。元代废入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又称昭陵、北陵。在辽宁省沈阳市区北部。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是清朝关外盛京三陵(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永陵)中,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
清置,属平湖县。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北三十里新埭镇。在浙江省平湖市北部,北邻上海市。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埭,人口3940。传明初有小市,名埭上。嘉靖年间毁于倭患,后建新市,名
①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行唐县: 箕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以峰形若箕而名”。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元和志》 卷13辽山县: “箕山,在县东四十五里。” 唐武德八年 (625)改辽州为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晒经乡。《明史·地理志》 越嶲卫: “有晒经关。” 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4: 晒经关,“ 《志》 云: 关在越嶲卫东三百里高岭山,关旁广石,即三藏法师晒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