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君山
即泠君山。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君山“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山下有灵君之神,因名。《旧经》云:山顶有池,周围四十步,深五尺, 内有银名九牛根,与半夏同”。《清一统志·韶州府》:泠君山“在(乐昌)县东北三十里。下有汤泉”。
即泠君山。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君山“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山下有灵君之神,因名。《旧经》云:山顶有池,周围四十步,深五尺, 内有银名九牛根,与半夏同”。《清一统志·韶州府》:泠君山“在(乐昌)县东北三十里。下有汤泉”。
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置,治所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中书省。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置,治应天府(今江苏
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郁江中。清雍正《广西通志》卷15:乌蛮滩“在(横)州东六十里。极险。上有伏波祠,因改为起敬滩”。
隋炀帝时建,在今河南孟县南。《寰宇记》卷52孟州河阳县: 隋炀帝又改置河阳宫。后入唐,宫废。隋炀帝时置,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南。唐废。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龙潭坝镇。清同治《涪州志》卷1:龙潭子在“治西南百二十里。诸溪水汇为黑潭,阴深可畏。相传龙窟其中,下流复潴潭二,旱久不涸,巨鱼见,则灾异生,北流合梨香溪”。龙潭坝以此名。
①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霞山区海头镇。明万历 《雷州府志》 卷4: 遂溪县有海头墟。清道光 《遂溪县志》 卷4: 海头市在 “县东南六十里”。②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海头镇。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儋州图:
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南东嘎。《清 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 董郭尔城 “在喇萨西二十五里”。藏语意为白山咀、白山坡。1960年并入堆龙德庆县。董郭尔又作东噶尔、洞噶尔。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
即明置打冲河中左千户所的简称。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盐井卫:“打冲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中立中左一所。今分为五,在卫北百六十里。唐为沙野城,今沙平递运所其旧址也。”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入隆安县。
明、清时指淮安府(治今江苏淮安市)城北的黄河为外河,与里河(今里运河)相对而言。明、清时指淮安府城北的黄河为外河,与里河(今里运河)相对而言。参见“里河”。
即金堂县。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西。《寰宇记》卷76:金堂县“晋天福初改为汉城县,后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