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玉笥山

玉笥山

①即宛委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史记·太史公自序》:“上会稽探禹穴。”《正义》引《括地志》:“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

②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复箱峰。《隋书·地理志》:庐陵郡新淦县“有玉笥山”。《寰宇记》卷109吉州新淦县:玉笥山“在县南六十里。道书云,玉笥山福地山也,有水东流。山数十里,地宜谷稻,肥美。陶宏景《玉匮书》云,山今属巴山,在县西四十里。有废清居观,即梁公社。被流于南, 回而隐于此山,因置观焉。梁司徒左长史萧子云为作铭也”。《清一统志·临江府》:玉笥山“在峡江县(治今巴邱镇)东南四十里。……《旧志》, 旧名群玉峰。相传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巡南部,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见有玉箱如笥,委坛中, 忽失去, 因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三十七洞天。有三十二峰、二十四坛、十二台、六洞、十一亭、七源、二坞、四谷、三十六涧,其余潭石宅井坡岭,名迹不可悉数。元《揭徯斯万寿承天宫碑》云,天下称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閤庐、曰冏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

③一名石帆山。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水经·湘水注》:“汨水又西径玉笥山。罗含《湘中记》云,‘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遗言,此福地也。亦曰地肺山’。”《方舆胜览》卷23引甄烈《湘中记》:“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屈平之放,栖于此山而作《九歌》焉。”山之得名,据《太平御览》卷41引《玉笥山记》说:“汉武好仙,察众山之迹,知此山为灵感之司,遂于山顶致降真坛, 日夕祈祷,天乃降白玉笥置坛上。武帝遣使取至其坛侧,飘风大振,卷玉笥而去,因封为玉笥山。”


(1)古山名。又称石帆山。在今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北岸。相传屈原流放于此,作诗篇《九歌》。清乾隆时建有屈子祠。(2)今山名。古称群玉峰。在江西省峡江县东南。相传汉武帝南巡,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见有玉箱如笥委坛中,忽失去,因改今名。《揭徯斯万寿宫碑》:天下称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匡庐、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山峦起伏,连绵三十二峰,仙境不绝。全境有一祠、二宫、四观、六石、七洞、十一亭,皆称奇观。尤以紫霄石拔地千仞,故古人诗云:“玉笥峰高仙所都,登临不尽意踟蹰。”


猜你喜欢

  • 渔湖城

    在今湖北武汉市东长江边。《梁书·武帝纪》: 南朝齐中兴元年 (501),“吴子阳等进军武口,高祖乃命军主梁天惠、 蔡道祐据渔湖城, 唐脩期、 刘道曼屯白阳垒,夹两岸而待之”。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东长江边。

  • 翁源县

    南朝梁承圣末置,属清远郡。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元和志》 卷34: 翁源县“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隋属南海郡。唐武德五年(622) 属洭州,贞观元年 (627) 改属韶州。北宋淳化中迁翁

  • 前山市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前山镇。清宣统 《徐闻县志》 卷1: 前山市在 “县东九十里”。

  • 淳化阁

    北宋禁中阁名。在今河南开封市区内。北宋淳化年间建,故名。太宗赵匡义选三馆书,及汉、晋、唐诸人墨迹藏其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阁中所藏墨迹及南唐建业帖,摹刻禁中,名 《淳化秘阁法帖》。

  • 龙华寺

    在今上海市西南龙华镇。相传为五代吴越时建。一说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寺内古龙华塔,相传为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始建。唐末毁。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寺因塔名。在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据文献

  • 开光堡

    北宋绍圣四年(1097)修筑,在今陕西绥德县北。元废。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北。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筑,元符元年(1098年)命名。二年属绥德城。元废。

  • 湖村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湖村镇。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彭湃县治此。

  • 崖城镇

    清置,属礼县。即今甘肃礼县北三十里崖城乡。在海南省三亚市西部。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7.2万。镇人民政府驻崖城,人口2630。古称崖州,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临振县,隋大业六年(610年)置宁

  • 湖坊隘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湖坊乡。《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 “分水关” 条下: “县西南五十里有湖坊隘。西达贵溪县,南通福建光泽县之云际关,为戍守处。” 清置巡司于此。

  • 乌蒙河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16禄劝州:乌蒙河“在州北。源出乌蒙山,下流入于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