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寰宇记》卷109吉州太和县:王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周回三百里。其山峰峦秀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故以王为名。旱则祈雨必应”。《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和县:王山“旧名义山,晋永嘉中有王子瑶者得仙于此,因改今名。唐贞观初, 匡智者亦修炼山中,复名匡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寰宇记》卷109吉州太和县:王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周回三百里。其山峰峦秀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故以王为名。旱则祈雨必应”。《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和县:王山“旧名义山,晋永嘉中有王子瑶者得仙于此,因改今名。唐贞观初, 匡智者亦修炼山中,复名匡山”。
又作䍧柯或牂牁。 隋开皇初置, 为牂柯郡治。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唐武德二年 (619)改为建安县。古县名。牂,又作䍧。隋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境。唐永徽后废。隋、唐时曾先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一里。西汉属山阳郡。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属济阴郡。西晋后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曹州。大业初属济阴郡。唐属宋州。五代唐为单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
①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那龙圩。清时有把总驻防。②亦作那隆墟。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五十里那隆镇。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8:钦州有那隆墟。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灵山县图:西南有那隆墟。
一名太苏山。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水经·決水注》:灌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大苏山“下有苏仙市,灌水出焉。一名灌山”。古山名。又称灌山。在今河南省商城
在今江苏宝应县南二十里槐楼村。运河所经。明、清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江苏省宝应县南。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水北岸、瀍水东西。周成王时周公营建,以加强对东方殷故土的统治。共有二城:瀍水西名王城,即战国河南城。《汉书·地理志》:“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
①指今广西黔江、郁江合流以后之名称。即西江从桂平县至梧州市段的别称。《元和志》 卷37龚州平南县: “龚江 一名浔江,亦名都泥江,在县南五十步。” 《舆地纪胜》 卷110浔州: 浔江 “在桂平县北二十
①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南三十里银屏山。《方舆胜览》 卷48无为州: 银瓶山 “在军城之西,时有云气,以形得名”。②在今福建漳平市东。明嘉靖 《漳平县志》 卷2: 银瓶山 “在县东十里。层峰错列,清翠可爱,
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金神镇。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1 《乡镇》: 金神墩 “小镇。城南三十五里由县往棕阳之路,水涨时至此乘舟”。
东晋明帝时侨置于晋陵郡界内。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