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药城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北齐时戍守处。《周书·武帝纪下》:北周建德四年(575),“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
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滨河。《资治通鉴》:陈太建七年(575年),周齐王宪入齐境,“所向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惟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即此。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北齐时戍守处。《周书·武帝纪下》:北周建德四年(575),“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
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滨河。《资治通鉴》:陈太建七年(575年),周齐王宪入齐境,“所向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惟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即此。
①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夏集乡。清光绪《凤台县志》卷1:双桥集“距县四十里”。②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双桥镇。1912年《安徽省全图》:寿县西有双桥集。
清嘉庆十三年(1808)置,属高廉罗镇。治所在吴川县(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十五年(1810)改隶阳江镇,设都司驻防。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清水县北。属天水郡。东汉初废。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二十五里卜戈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武进县图:西有卜戈堰镇。
一名鼓水、鼓堆泉。汾河支流。在今山西省南部。源出新绛县西北古山下,南流入汾河。《水经·汾水注》:古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其大若轮,西南流,……又西南径魏正平郡北,又西径荀城东,古荀国也。……古水又
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富田乡文家村鹜湖大坑。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积极主张抗元。后任右
清乾隆三年(1738)改临洮府置,为甘肃省治。治所在皋兰县(今甘肃兰州市)。辖境约当今甘肃兰州市及临洮、靖远、榆中、渭源、临夏等县地。1913年废。清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移治兰州,改为兰州府,
在今广西蒙山南。为浔江支流。《元和志》卷37蒙州: “因蒙水以为名。” 又说“蒙水,旧名泾水,在 (立山) 县北二里”。《方舆纪要》 卷 108藤县: 蒙江 “在县西五十五里。即永安州激江下流也,经五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射阳镇。《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在射水之阳”,故名。东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置,东晋义熙九年 (413) 废。1942年
即今甘肃境内泾水支流汭水。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南。《寰宇记》 卷32保定县: “阁川水在县西南三里,从潘原县来,入泾水。” 《明 一统志》卷35平凉府: 阁川河 “在泾州西南三里,流入泾河”。古水名。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