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凉道
1913年由河西道改置,属甘肃省。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和临泽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河西道改名,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属甘肃省。辖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临泽、肃南(东部)两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1913年由河西道改置,属甘肃省。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和临泽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河西道改名,治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属甘肃省。辖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临泽、肃南(东部)两县以东,民勤、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1927年废。
明洪武三年 (1370) 升靖州为府,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永平县 (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会同县、绥宁县及贵州天柱县地。九年 (1376)复改靖州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8:“其山陡峻,临玉仙河。经者战惧,因名。”
即今安徽霍山县南霍山。《汉书·地理志》灊县:“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水经·沘水注》:“《地理志》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即今福建东山县治西埔镇。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西埔圩。1953年东山县迁治于此。据1981年版《东山县地名录》:原来的西埔就是现在的顶西村,因建村于庙山西面一块荒埔上,取名西埔。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归化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南十五里罢骨乡附近。大业初属龙泉郡。隋末废。唐武德六年 (623) 复置,属东和州,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
清雍正三年(1725)置,即今海南省屯昌县治。1948年于此置新民县。1952年改名屯昌县。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南玉井乡。西晋初废。十六国前凉复置,兼置安故郡。后废。《水经·河水注》:“洮水北径安故县故城西, ……《十三州志》曰:县在郡南四十七里。盖延转击狄道安故五溪反羌,大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南云居山。《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布水“《晏公类要》云,在建昌(治今艾山)西南四十里欧山之上。其潭周回三百步,喷涌悬流三十余丈,形如曳布”。故名。
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羊二庄回族乡。《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盐场,“海丰场,在杨二庄”。清于此设盐大使,隶长芦盐运司,民国年间废。
和硕特南左翼后旗的俗称。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