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洋淀

白洋淀

又名西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宋史·河渠志五》:“有白洋淀。”《清一统志·保定府二》:白洋淀“在新安县南二十里。周六十余里。南高阳、西安州、东任邱、北新安、东北雄县五州县环之,而新安十数村居其中,古九十九淀之一也。相传明弘治以前,其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自正德间杨村河决入,始成泽国,今合相近诸淀之水,总名曰西淀”。


又称西淀、白羊淀。明《保定郡志》:“白洋淀去郡治东九十里……人以水势汪洋,故名。”在河北省中部,分属河北省安新、任丘、高阳、雄县、容城五县市所辖。由100多个大小不等淀泊串连而成,其中较著名的大淀泊有白洋淀、洛王淀、藻淀、马棚淀等,以白洋淀面积最大而称名。面积366平方千米,最大水深5.5米,平均水深2.84米,蓄水量10.38亿立方米,属河间洼地湖。上承白沟引河、潴龙河、唐河等8条河流来水,淀区调节后经赵王新渠、独流减河,穿北大港入海,历来是华北地区鱼和芦苇集中产区,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枣林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成为华北平原上具有调洪、蓄水、灌溉、航运、水产等综合利用的水库型湖泊。但由于淤积严重,水源欠缺,水面逐渐缩小。


猜你喜欢

  • 大浪湖

    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顺化东之三江海湾和球二湾一带。《元史·唆都传》:至元十九年(1282),率军浮海伐占城,“又败之于大浪湖,斩首六万级”。又《亦黑迷失传》:“亦黑迷失言于镇南王,请屯兵大浪湖,观衅而

  • 便县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东晋省入郴县。陈永定三年(559) 复置,隋又废。古县名。西汉高帝分郴县置,治今湖南省永兴县。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惠帝元年(前194年)封

  • 乌洛侯

    亦作乌罗护。北魏时部落。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魏书·乌洛侯传》: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余里。……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

  • 球川

    即今浙江常山县西球川溪。源于常山县西北紫坑岭,南至江西玉山县入信江。《方舆纪要》 卷93常山县: 球川在 “县西五十里。四山环抱,川经其间,险僻处也”。

  • 冈山

    春秋属楚,在今河南上蔡县东。《左传》:昭公十一年(前531),“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大子于冈山”。即此。

  • 太液池

    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于建章宫北开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内。《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汉书·昭帝

  • 淡塘河

    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盐官镇西北。南宋嘉定十五年 (1222) 为捍咸潮筑。《宋史·河渠志》: “在县 (治今盐官镇) 西近南亦曰咸塘,近北则为淡塘。” 至清初已堙塞过半,今废。

  • 曲仁里

    在今河南鹿邑县一带。春秋时地属楚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正义》引《括地志》:“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在今河南省鹿邑县附近一带。春秋地属楚苦县。《史

  • 黄龙垱

    即黄龙荡。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县 (驻张湾镇) 东南黄龙镇 (黄龙垱)。民国 《湖北通志》卷73 《兵事》: 清同治三年 (1864) 二月,“苗景开、 陈大㵙犯襄阳, 屯双沟、 黄龙垱、

  • 湄潭水

    又称湄溪。在今贵州湄潭县西南。《明史·地理志》 湄潭县: “南有湄潭水,又西有三江水,下流俱入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