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眉县

眉县

明洪武九年 (1376) 降眉州置,属嘉定州。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十三年 (1380) 复置眉州。


在陕西省西部、秦岭北麓。属宝鸡市。面积863平方千米。人口30万。辖9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西周为郿邑。秦于今县东北渭河北岸设郿县(以郿邑为名),属内史。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郿县改名平阳县,西魏废帝又改名郿城县。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郿城县又移岐山县北的周城县来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周城县改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年)又改称郿县。义宁二年(618年)于县兼设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郿城郡为郇州,三年废州并移郿县治于今址。宋、金属凤翔府。元初升县为州。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废郿州设郿县,属奉元路。明、清属凤翔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盩厔县。1961年以县原区域和岐山、凤翔二县部分区域复设郿县,属宝鸡专区。1964年因用字生僻改郿县为眉县。1969年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地处秦岭山地、关中盆地过渡区,渭河横贯北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盛产辣椒、苹果。矿产有铜、铁、银、铅、锌、石墨、大理石等。工业有玻璃、水泥、化肥等。名产有骨粒、骨球、“太白酒”。陇海铁路、西宝公路南线经此。名胜古迹有北宋张载祠、墓,汤峪温泉及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等。南部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一部分。


猜你喜欢

  • 黄颊山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唐初王绩 《黄颊山》 诗,即指此。《清一统志 · 绛州一》: 黄颊山“在河津县东北四十里,上有文中子洞”。

  • 伏牛山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魏书·地形志》:刈陵县有伏牛山。唐景云三年(712)黄龙见于此。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3“铜鞮山”条下:伏牛山“山有龙泉,漳河源出焉”。《清一统志·沁州

  • 金斗山

    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51内乡县: 金斗关 “在县东北百十里。道路险僻,有巡司戍守”。

  • 良泉县

    北齐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隋大业三年(607)改名方山县。古县名。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治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峪口镇南村。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徙治方山,改名方

  • 烂泥铺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烂泥铺在县西。正德中,‘贼’ 刘六等聚乱处。”

  • 新贵县

    明万历十四年 (1586) 改贵竹长官司置,为贵阳府治。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并入贵筑县。古县名。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属贵阳府。清康熙三十四年(1

  • 庄墓桥

    即今安徽长丰县南庄墓镇。旧属寿州。清光绪《寿州志》卷1:庄墓桥“距城九十里”。

  • 灵仙洞

    在今江西分宜县北。《明一统志》卷57袁州府:灵仙洞“在分宜县(旧治)北三十里。洞中有丹炉,又有一石如磨,或以为炉之盖云”。《方舆纪要》卷87分宜县:灵仙洞“峻险崎岖,仰视石屋,如云霞往来之状”。

  • 渟泉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渟泉 “在钱塘县孤山麓圣因寺。寒碧一泓,澄彻可鉴,康熙四十六年圣祖御书 ‘渟泉’二字,勒石”。

  • 栲栳城

    即今陕西志丹县城。《宋史·夏国传上》:庆历四年 (1044),元昊请以 “栲栳、镰刀、南安、承平故地及他边境蕃汉所居,乞画中为界,于内听筑城堡”。《方舆纪要》 卷57保安县 “镰刀砦” 条谓“栲栳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