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门水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舆地纪胜》卷147雅州: 碉门水 “发源有二: 其一自马鞍山; 其一自小鱼溪,东至始阳与荣经水合流,于多功峡与卢山水同注于平羌江”。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舆地纪胜》卷147雅州: 碉门水 “发源有二: 其一自马鞍山; 其一自小鱼溪,东至始阳与荣经水合流,于多功峡与卢山水同注于平羌江”。
在今浙江江山市东。《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白跶寨在“县东八十里”。
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北。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塔尔噶尔水发源,东北流百六十余里有伊西克图水由南来汇,同北流百三十里入伊犁河。”
①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续汉书·郡国志》:鲁阳县“有牛兰累亭”。注引谢沈书云:“牛兰山也。”《水经·滍水注》:牛兰水“发(鲁阳)县北牛兰山”。②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汉书·地理志》秦臧县:“牛兰山,即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东连火烧岭,南通福建光泽县,西连昂山,北接鳜鱼峰。《寰宇记》卷107信州贵溪县: 贵源山 “广七十余里。内多良田,物产蕃庶”。《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贵源山 “民俗淳
明置,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122务川县: 焦岩关 “关北有焦岩渡”。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天黄山“旧属泷水县。《志》云,泷水县西界瑶山凡六十五,此其一也。永乐中,叛瑶归化,后复据险为乱。万历四年,督臣凌云翼破其巢而殪之,境内以宁”。
隋大业六年 (610) 置,治所在宁远县(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地。唐武德五年 (622) 改为振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宁远县(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今
又名椒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坡集。宋欧阳修有 《忆焦陂》诗。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北部。面积67.7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焦陂,人口5720。古时焦姓聚居于此,得名
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改池州路为九华府,治所在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市)。寻改为池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池州路置,治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辖境约当今安徽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42汾州府: 善利渠 “在府西南。西山诸泉源会流为渠,东西首尾凡百余里,有灌溉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