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神垕镇

神垕镇

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五十里神垕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四月,土匪李汰春等 “由叶县、舞阳至禹州神垕镇,架人勒赎”。


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神垕,人口1.8万。明永乐二年(1404年)秋,周定王朱垕在此获驺虞(一种传说中的仁兽名),认为获此兽乃神灵保佑,取“皇天后土”之意,改大刘山为神垕山,山下之村命名为神垕。隆庆初因避穆宗朱载垕讳,改称神后。清复名神垕;一说大刘山南有道教宫观群(今废),阳坡的黄道(今属郏县)曾称神前,阴坡的村称为神垕。1950年建神垕镇,1958年改火箭公社,1961年分设神垕镇和神垕区。1968年置公社,1981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烟叶等。特产“钧瓷”。有煤矿和陶瓷、水泥、面粉、石灰、机砖、石料、陶瓷机械等厂。禹郸铁路起点。公路通禹州市区。名胜古迹有伯灵翁庙戏楼、灵泉寺白果树等。


猜你喜欢

  • 三阳镇

    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六十里三阳镇。清光绪《海门厅图志》卷9有三阳镇。(1)在江苏省海门市东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阳,人口1万。传有扬州、徽州、宁波三户客商在此开店,为使经商兴旺

  • 托纥臣水

    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隋书·契丹传》:“部落渐众,遂北徙逐水草,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托纥臣水而居。”《新唐书·地理志》 作吐护真河。

  • 米河

    又名米沟河。在今山东淄博市北。《资治通鉴》:唐天复三年(903),王师范以平卢之兵、王茂章以淮南之兵合兵击朱友宁,“两镇兵逐北至米河,俘斩万计,魏博之兵殆尽”。即此。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8:“米沟河

  • 龙门

    ①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②即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以龙门山(今西山)和香山(东山)隔伊河夹峙如门, 因名。唐刘长卿《龙门八咏·

  • 珠溪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为龙水河支流。源出威远县中兴乡南,北流入资中县,经罗泉镇、龙结镇、珠溪镇,于三江口处入龙水河,东流在顺河乡东大河口注入沱江。清光绪 《资州志》 卷2: 珠溪 “在州西九十里。源出罗

  • 通肯河

    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源出小兴安岭,南流入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 条下: “通肯河,在 (齐齐哈尔) 城东四百五十里,东南流入呼伦河。”呼兰河支流。在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南麓。

  • 茨桶坝

    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八十六里茨通坝。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乾隆十八年 (1753) 设掌寨。

  • 田家洞长官司

    明洪武三年(1370)置,属永顺宣慰司。治所即今湖南古丈县西北田家洞。清改设巡司。后裁。明置,治今湖南省古丈县西北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后废。

  • 西陉山

    即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元和志》卷14雁门县: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即“句注山”。

  • 罗渠镇

    北宋置,属方城县。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