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河
为堵河北源。在今湖北竹溪县境。源出竹溪县西北青华山,东南流经竹溪县城南,至潭口会堵河西源汇湾河。《方舆纪要》卷79竹溪县:竹溪河在“县西五里。源发县西北三十里之鸡峰山,流合县治河”。
为堵河北源。在今湖北竹溪县境。源出竹溪县西北青华山,东南流经竹溪县城南,至潭口会堵河西源汇湾河。《方舆纪要》卷79竹溪县:竹溪河在“县西五里。源发县西北三十里之鸡峰山,流合县治河”。
即今湖北房县西南一百四十四里九道梁乡。清置巡司于此。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宁陵县南二十四里沟厢集。《左传》:成公十六年(前575),“郑子罕伐宋,宋将鉏、乐惧败诸汋陂。退舍于夫渠, 不儆。郑人覆之, 败诸汋陵, 获将鉏、乐惧。宋恃胜也”。古邑名。春秋宋邑。
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二十里王寮乡。清光绪《富平县志》图:东北有王寮镇。在陕西省富平县中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寮镇,人口1490。相传元时此地遭灾,镇国武仕王寮到此赈济灾民。为
明景泰二年 (1451) 置,属万全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南。
一名葱岭南河。源出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喀喇昆仑山北麓。为塔里木河主源。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8:叶尔羌谔斯腾“在叶尔羌城北五十里。源出西南葱岭中,屈曲出山,东北流分为二道,过叶尔羌城南,名哈喇乌苏。又东行
十六国后赵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太武殿旁。《晋书·石季龙载记》: 石遵僭位后,“太武、晖华殿灾,诸门观阁荡然”。
一名虎岭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金史·武仙传》: 正大七年 (1230),“卫州被围,内外不通。诏平章政事合达,枢密副使蒲阿救之,徙仙兵屯胡岭关,扼金州路”。胡,又作狐或虎。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宋绍
即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时为越国都。《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国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秦置山阴县。即今浙江省绍兴市。春秋越王勾践建都于此。
中亚古国名。公元前130年前后,大月氏征服大夏,分置五翕侯管辖国内地方。公元1世纪初,贵霜翕侯丘就却兼并四翕侯,建贵霜王国。都蓝氏城 (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后汉书·西域传》:丘就却越过兴都库什山
一名汶江、笮桥水、流江、外水江。相当今四川成都平原之走马河。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 “ (李)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