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紫金山

紫金山

①在今河北深州市北。《方舆纪要》卷14深州: 紫金山在 “州北五十里,捍水堤故址也。岁久颓坏,惟存二阜,巉然屹立,俗呼为紫金山”。

②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41曲沃县: 紫金山 “在县南十三里。产铜,山半有泉,下注悬崖,冬则凝而成冰,一名冰岩”。

③古名金陵山。又名钟山、蒋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方舆纪要》 卷19江南名山 “钟山” 条引庾阐 《扬都赋》 谓 “时有紫金,故名”。又传说晋元帝未渡江时,望气者曰蒋山上有紫云,时时晨见,世又谓之紫金山。另一说以北坡广泛出露紫红色砂页岩,阳光下呈紫金色而得名。

④在今安徽歙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20徽州:紫金山 “在歙县东三十五里。旧名金紫山,暮夜见光相,绍兴章侯取佛语更名紫金”。

⑤一名八公山。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十八里。《宋史·王德传》: 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金兀术南寇,张俊等迎击,“追至柘皋,与金人夹河而军。……敌大败,退屯紫金山,德复尾击之”。即此。

⑥在今安徽寿县东北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世宗攻寿春,“唐之援兵营于紫金山”。即此。

⑦即今福建龙岩市西南紫金山。《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龙岩县: 紫金山在 “县西十里。五峰秀削,壁立千仞,朝旭含辉,夕阳倒影,土石皆紫若金。上有天然池,下有赤水岩”。

⑧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51邓州: 紫金山 “在州城西南隅。冈阜崛起,城据其上,因山为墉,屹然险固”。

⑨又名麦山、岭山。在今河南孟县西八里,北接太行山。唐贞观十一年 (637),太宗行猎于此。《清一统志·怀庆府》: 紫金山,“ 《舆程记》: 紫金山下即孟津”。

⑩在今河南浚县东五里大伾山之东。《清一统志·卫辉府一》: 紫金山 “翠石棱棱,山无余土。相传玉女修炼其上,丹成飞去。有白金泉、拖裙石、玉女岩、玉女观”。

(11)在今广东紫金县城东北隅。《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紫金山 “在县治东,城跨其上”。

(12)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东北。《方舆纪要》卷103长乐县: 紫金山 “在县治东北,下有鹿坑水”。《明史·地理志》 长乐县: “旧治在紫金山北。洪武初,徙于今治。”

(13)即紫荆山。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清史稿·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与向荣激战于马鞍山后,“遂回窜桂平新墟、紫金山,恃险负隅”。

(14)亦作金紫山。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永泰乡北。南宋宝祐二年 (1254),西川帅余晦建城山 上。《元史·汪德臣传》: “宋将余晦遣都统甘闰,以兵数万城紫金山,德臣即选精卒,衔枚夜进,大破之。” 即此。《明史· 地理志》: 盐亭县 “北有紫金山”。

(15)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四十里。唐懿宗简陵在其上。

(16)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东之牛首山。清乾隆《宁夏府志》 卷3: 紫金山 “在广武堡,大河之东,俗名牛首山。峰峦耸峙,岩壑苍秀,最著者为文华、武英二峰。上有梵宫十余所,相传以为 ‘小西天’。其山岭有池,号金牛池”。


(1)古山名。(1)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北、淮河南岸。五代周显德四年(957年)攻寿春,南唐屯援军于此山,与寿春城内烽火相应。一说即今安徽省淮南市西八公山。(2)即“岭山”。(2)今山名。(1)在山西省榆社县境内。因旧时山上长有一棵珍贵的紫金树得名。海拔1243米。山上有响堂寺石窟。风景优美,是游览胜地。(2)在福建省龙岩市西。海拔1209米。每当隆冬,白雪覆盖山顶,多日不融化,雨霁初晴,寒光与晴日相映,素色绚丽,故有“紫金晴雪”之称。山上有约6平方米的天然池,长年不涸。山中龙井内有珍贵动物蝾螈(四脚鱼)等。山间有小瀑。是一自然风景区。(3)即“承天山”。(4)即“钟山(1)”。(5)即“独秀峰”。(6)即“紫溪山(2)”。


猜你喜欢

  • 离石水

    一名赤洪水。即今山西方山、离石县境内之北川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水出离石山北,南流径离石县故城西,……又南出西转径隰城县故城南,……其水西流,注于河也。”

  • 尚义县

    1936年改尚义设治局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即今河北尚义县东北大青沟镇。1944年迁治南壕堑 (即今尚义县)。1952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北部,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属张家口市。面积 2629.8 平方千

  • 江背墟

    又名赤墈墟。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三十里江背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兴国县东有赤墈汛墟。

  • 肥陵山

    即 “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五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八公山一名肥陵山。”

  • 帖尼大鲁罕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市东之特尼河。《元史·太祖纪》: “帝即起兵,逆战于海剌儿、帖尼大鲁罕之地,破之。札木合脱走,弘吉剌部来降。”

  • 北胜府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北胜州置, 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 职方典永北直隶厅:“元以兵自北来,首捷此土,故名北胜。”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华坪两县地。明洪

  • 归化郡

    南朝宋置,属梁州。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南六十里曾口镇。梁普通六年(525)于郡置曾口县。北魏属巴州。隋开皇三年(583)废。(1)南朝宋末置,治今四川省巴中市东南曾江镇。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 弥诺江

    即今缅甸钦敦江。一说指今迈立开江。唐樊绰 《蛮书》 卷2: “丽水一名禄卑江,源自逻些城三危山中,南流过丽水城西,又南至苍望,又东南过道双王道勿川西,过弥诺道立栅,又西与弥诺江合流,过骠国,南入于海。

  • 兴京陵

    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帝先世祖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名永陵。见“清永陵”。

  • 永登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双子群礁东北16海里。中国渔民向称奈罗角、奈罗谷。1935年公布名称为独立登滩。1947年改名永登暗沙(见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