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舒州

舒州

①春秋时齐地。亦作俆州或徐州。在今山东滕州市南。《春秋》: 哀公十四年 (前481),“齐陈恒执其君,寘于舒州”。一说在河北大城县界。《史记·齐太公世家》 作俆州。《鲁周公世家》 作徐州。

②北周大象二年 (580) 改豫州置,治所在汝南郡 (即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复改豫州。

③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广宁县 (后改汝北县,即今河南新蔡县)。大业初州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元年 (627) 废。

④唐武德四年 (621) 改同安郡置,治所在怀宁县 (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安庆、怀宁、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2) 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 (757)改为盛唐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舒州。南宋绍兴十七年 (1147) 改为安庆军。


(1)古邑名。春秋、战国齐邑。即薛。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左传》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史记·齐太公世家》作俆州,《鲁周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均作徐州。参见“徐州(5)”。(2)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豫州置,治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改名豫州。(3)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广宁县(今河南新蔡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贞观初废。(4)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三官山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757年)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舒州。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安庆府。


猜你喜欢

  • 清溪水

    ①即今湖南资兴市东资兴水。为东江水支流。《水经·耒水注》: 清溪 “出 (晋宁) 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清一统志·郴州一》 引 《州志》: 清溪水 “源出钴鋂泉,至水口合平石、

  • 西门豹祠

    在今河南安阳市北三十二里丰乐村东。东汉时为纪念西门豹而建。《水经·浊漳水注》:“漳水自西门豹祠北,径赵阅马台西。”北宋嘉祐二年(1057)称为西门大夫祠。

  • 石罗子

    即失罗子国。今伊朗德黑兰市东南设拉子。《元史·郭侃传》:戊午岁(1258),侃由富浪率兵还,“西南至石罗子”。即此。

  • 吐京水

    亦名土京水、西阳水。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南。《清一统志·汾州府》:吐京水“在孝义县西南十五里。源出吐京谷,东流入胜水”。

  • 九曲

    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唐书·朱泚传》:兴元初,“张光晟以精兵壁九曲,距东渭桥十里,密约降于晟”。②指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湾曲处。《旧唐书·吐蕃传》:睿宗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遗之,因请河西九

  • 安宜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宝应军置,属淮安路。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二十年(1283)改为宝应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宝应军置,治宝应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二十年府废,复为宝应

  • 草市

    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西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二年 (937),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举魏州反,“遣兵渡河焚草市”。胡三省注: “时天下兵争,凡居民在城外,率居草屋以成市里,以其价廉功省,猝遇兵

  • 朵·甘

    藏语音译名。亦作朵·甘思。大体上当今青海、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及四川、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明代置朵·甘都指挥使司管辖。

  • 灵山道

    即灵关道。西汉武帝时开。自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沿小相岭东麓,至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南行至西昌市。《资治通鉴》:西汉元光五年(前130),“通零关道,桥孙水, 以通邛都”。胡三省注“《班志》:零关属

  • 地肺山

    ①即枯枞山。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南。《隋书《地理志》:弘农郡朱阳县“有肺山”。《寰宇记》卷6虢州朱阳县:“地肺山,山下有神祠,即肺祠也。”②即商山。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四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