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芨山
在今福建南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南安县: 英芨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势盘踞数十里, 中峰尖而势差伏, 旁二峰两翼张, 如鹰振翼,一名鹰山。下有英洋溪,俗名英溪”。
在今福建南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南安县: 英芨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势盘踞数十里, 中峰尖而势差伏, 旁二峰两翼张, 如鹰振翼,一名鹰山。下有英洋溪,俗名英溪”。
在唐东都城西南,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载:谷渠“渠在雒水之北, 自苑内分谷水东流,至城之西南隅入雒水”。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云津渡在府西一里。邦水河渡处也。”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乌兰县北。后迁今乌兰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北左末旗: “牧地东至柴吉沁,南至盐海,西至哈唐和硕,北至和特克。”
即古蓬。明右江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古蓬镇。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元史·土土哈传》: 败叛王火鲁哈孙于兀鲁灰河 (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还至哈刺温山,夜渡贵烈河,败叛王哈丹”。即此。
北宋改淯井镇置,为盐监,属江安县。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以淯井为名。《宋史· 蛮夷传》: 大中祥符六年 (1013),“晏州多刚县夷人斗望、行牌率众劫淯井监,杀驻泊借职平言”。即此。政和四
明置,属沈阳中卫。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明《辽东志》卷3:长勇堡“官军五百八十三员名,堡东地势平漫,临境武靖营可按伏”。
北魏置,为灵州治。治所在回乐县 (今宁夏吴忠市北)。辖境相当今宁夏吴忠市及中宁县灵武县地。《北齐书·刘丰传》: “刘丰,字丰生,普乐人也。……破六韩拔陵之乱,丰以守城之功,除普乐太守。” 隋开皇三年
①即今广东高明市西新圩镇,北接高要市界。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高明县西有新墟。②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新圩村。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遂溪县图: 旧县村西北有新墟。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一名翠帷山。在今福建尤溪县西。明嘉靖《延平府志》 卷2 《山川》 尤溪县: 屏帷山 “在县治西。自贵人峰傍出,环县之西市,如屏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