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化府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十四年 (1277) 改蒙化路,二十年 (1283) 降为州。明正统十三年 (1448) 复升为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县城。清属云南省,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为厅。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开南县置,治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属大理路。十四年升为蒙化路,二十年降为蒙化州。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复升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为蒙化厅。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十四年 (1277) 改蒙化路,二十年 (1283) 降为州。明正统十三年 (1448) 复升为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县城。清属云南省,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为厅。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开南县置,治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属大理路。十四年升为蒙化路,二十年降为蒙化州。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复升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为蒙化厅。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巴斗山“高入云表,登其巅者盛夏挟纩,俯视乾、凤、泸、麻苗寨民村,历历在目,绵亘数十里。东之五里坪,西之军田坪,南之踏虎,北之狗岩,
旧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七十二里。海拔1025米。1941年侵华日军向晋察冀边区发动大扫荡,为保卫一分区司令部,一团七连奉命阻击,最后五壮士跳入万丈悬崖,幸存二人。1942年5月建五壮士纪念碑,19
①又名清凉山。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隅。主峰北台顶, 海拔3058米。《寰宇记》卷49引《水经注》云:“五台山五峦巍然, 故谓之五台山。”山中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南禅寺、佛光寺等,是我国佛教
一名大帽山。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粤赣边境。明弘治、正德间,瑶人于此起义,官军讨平之。古山名。又称大帽山。在今江西省寻乌县南,地当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处。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鸟道迂回,林木深阻。明
唐咸亨三年 (672) 开,在今河南安阳县境。《新唐书·地理志》 安阳县: “西二十里有高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阳水东流溉田,入广润陂。” 北宋至和中改名千金渠。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境。唐咸亨三年(672年)
在今广东和平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岑冈在“县(治今老城镇)西二十五里,与龙南及广东和平县接境”。《清一统志·赣州府一》:岑冈“在定南厅西南,隔溪二十里,与广东和平县接界。旧为贼大薮,明
宋置于石顶原。在今陕西勉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在顶原“在西县东南三十余里,东接兴州白运山。今置关,最为险要”。
①在今湖南郴州市南一里。《方舆纪要》卷82郴州:三川水“源出坦山,流经州西三里通陂堰,分为三派,绕城内外,其下流皆入于郴”。②在今陕西富县南六十里。《寰宇记》卷35鄜州三川县:“三川水谓华池水、黑水、
①一名石门山。即今吉林安图县东南石门镇。清光绪《珲春境内村屯里数》:“西北土们子至城三百五十里。”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春化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东“一百七十里土门子河口屯。屯东有珲春河渡
西魏改顺阳郡置,属南襄州。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北周废郡为县。西魏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属湖州。北周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