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恨部
古代少数民族。宋时为乌蛮的一部。南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24: “虚恨乃乌蛮别种,所居高山之后,夷人以高为虚,以后为恨,故名。” 其地东接马湖 (今四川雷波县),南抵邛部川 (今四川越西县),北毗中镇 (今四川峨边县),大体分布于今四川峨边、马边、甘洛、雷波一带。
古代少数民族。宋时为乌蛮的一部。南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24: “虚恨乃乌蛮别种,所居高山之后,夷人以高为虚,以后为恨,故名。” 其地东接马湖 (今四川雷波县),南抵邛部川 (今四川越西县),北毗中镇 (今四川峨边县),大体分布于今四川峨边、马边、甘洛、雷波一带。
北宋置,属西河县。在山西汾阳县东北三十里永安。
根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不平等的中俄《勘分东界约》,具体勘界,立碑于珲春市东南距图们江口二十里处。沙皇俄国私挪界碑于中方一侧,距图们江口四十五里。光绪十二年(1886)重勘边界《珲春东界约》,中方
元改陈蒙州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明初废。
春秋时卫地。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春秋》: 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即此。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附近。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
唐麟德二年(665)置,治所在罗目县(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及乐山市金河口区地。上元三年(676)废。唐麟德二年(665年)置,治罗目县(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
即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 自号句吴。”“句”为吴语发声字。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乾隆三十六年 (1771),其台吉舍稜与从子沙喇扣肯率部随渥巴钖汗从额济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河) 东归投附清朝,皆授札萨克,分编二旗,设一盟,称青塞
北宋置,属宜兴县。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五十里湖㳇镇。 后讹为湖㳇。 《方舆纪要》 作“湖没”; 《清一统志》 作 “湖汊”。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南。《舆地纪胜》 卷125昌化军: 桄榔庵 “东坡谪儋耳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庵,林下摘叶书名以记其处”。《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桄榔庵 “在儋州城 (今中和镇)南。旁有桄榔
即今宁夏固原县城。西汉高平县,因其城险固,号称 “第一城”。《续汉书·郡国志》 安定郡: “高平有第一城。” 《后汉书·窦融传》: 建武八年 (32),“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