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会桥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西。《方舆纪要》 卷78江陵县: 通会桥 “在府城西。众水之所会也。下有铁窗大渠”。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西。《方舆纪要》 卷78江陵县: 通会桥 “在府城西。众水之所会也。下有铁窗大渠”。
即小招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西藏图考》卷5:“巴汉招庙即小招。”蒙古语“巴汉”意为小,“招”意为庙。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香桥湖在 “县西六十里。百井山水所汇也”。
①西魏改长城县置,属中部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六十里固县。《元和志》卷3三川县:“古三水郡,以华池水、黑源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因名。”隋属鄜城郡。唐属鄜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并入洛交县。②金升三
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通渭县: 蔺城隘 “在县东南八十里。其地有蔺家硖也”。《清一统志·巩昌府二》 作蔺家峡隘。
即今贵州黄平县南重安镇。《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大石关” 条下: “卫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关,关南有重安桥。《志》 云,卫西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巡司,旧属黄平安抚司,今属黄平州。”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改楚巫郡置,属南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汉书·地理志》:巫县“有盐官”。三国蜀汉属巴东郡。西晋为建平郡治。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古县名。秦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因巫山得
①亦名大胜关港、大胜港。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西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胜关“陈友谅来侵,太祖命杨璟驻兵大胜关,友谅至,璟御之。友谅见港水狭,即退出大江,趋江东桥败去。今有巡司,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岷江上。《清一统志·眉州》:玉津“在州东四里。宋陆游有诗”。
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资治通鉴》:南朝齐中兴元年(501),萧衍起兵攻建康,命“吕僧珍据白板桥”,即此。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板桥。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攻建康(今南京市),命吕僧珍据白板
西魏置,属洵州。治所在洵阳县 (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旬阳县地。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属洵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带。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