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道州

道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郾城县 (今河南郾城县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 (627) 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平道县 (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六年 (623) 改为南道州。

③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营州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 (643) 废入永州。上元二年 (675)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江华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道州。治所在弘道县 (宋改营道县,即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新田、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元改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道州府,九年(1376) 复改道州,省营道县入州。1913年废州为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郾城县(今属河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漯河市和郾城、西平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627年)废。(2)唐贞观八年以南营州改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道州,治弘道县(即原营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北宋徙治今道县,属荆湖南路。元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九年复为道州。1913年废为道县。


猜你喜欢

  • 吐费城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土基坝。《水经·漾水注》:“清水又东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径吐费城南,即西晋寿之东北也。东南流注汉水。”

  • 山东运河

    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1)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参见“会通河”。(2)即“鲁运河”。

  • 仁沱场

    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仁沱镇。清光绪《江津县志》卷2:仁沱场“距城六十里”。

  • 赤泉

    ①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南。《晋书·秃髪傉檀载记》:南凉弘昌四年(405),“伐沮渠蒙逊,次于氐池。蒙逊婴城固字,芟其禾苗,至于赤泉而还”。②一名赤乌泉。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二年(西

  • 利成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四十里古城村。东汉改为利城县。西晋复改利成县。南朝宋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海州。八年(625)省入怀仁县。②即利城县。治所在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

  • 雍州

    ①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二省和青海省东部地区。《尚书· 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尔雅· 释地》: “河西曰雍州。” 《周礼· 职方》:“正西曰雅州。” 黑水所指,说法不一,有谓今甘肃张掖河

  • 和桥镇

    即今江苏宜兴市北和桥镇。商业殷盛,俗有 “小小宜兴城,不及和桥镇” 之谚。清有县丞驻此。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武宜运河两岸。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和桥,人口1.6万。古称鹅州,南朝宋

  • 景亳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 龙勒山

    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三百里。汉龙勒县以山为名。《史记·大宛列传》 正义引《括地志》:“沙州龙勒山,在寿昌县南百六十五里。”按:唐寿昌县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

  • 安化州都督府

    ①唐置,属庆州都督府。寄在庆州界(今甘肃庆阳县境)。天宝后废。②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唐羁縻都督府。以回纥部族置,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侨治夏州朔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