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姜山
又名三阳山。即今湖南衡阳、祁东、邵东三县交界处之三面山。《水经·湘水注》:“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清一统志·宝庆府一》:邪姜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石岩可坐数十人,瀑泉从岩隙泻下不绝”。
又名三阳山。即今湖南衡阳、祁东、邵东三县交界处之三面山。《水经·湘水注》:“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清一统志·宝庆府一》:邪姜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石岩可坐数十人,瀑泉从岩隙泻下不绝”。
①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杨梅山在“县(治今老城镇)北百里,为县境要隘。嘉靖四十五年,贼魁赖清规等为乱;郡守黄扆单骑入下历,招抚之。贼防稍懈,抚臣吴百朋督参将蔡汝兰等进兵,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北库尔图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库鲁图水发源,东流七十余里有奎屯水由西南来汇之,又东流二十里有察拉尔罕水由西南来汇之,库鲁图水折而东北流五十余里,又北流一百二十里入伊犁
即今伊拉克巴格达南纳杰夫。《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苦法”。
北宋改斜恭州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后废。
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22邳州: 泇河 “在州西北九十里。源出山东峄县,合蛤蟃,连汪渚湖,东会沂水”。
北宋于灵关镇置,属卢山县。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0:“灵关镇砦在卢山县界,至县八十里。四面险峻,控带蕃界,今有土兵镇守。”
①三国蜀汉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延熙十年(247),“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即此。南朝宋废。北周复置,属广年郡。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六十里。隋大业初
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十四里。《战国策·韩三》: 韩侈谓秦王,“进齐、宋之兵至首垣,远薄梁郭”。又 《史记·赵世家》: 赵肃侯七年 (前343),“公子刻攻魏首垣”。即此。秦置长垣县。古邑名。
即古佛山。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南,接黔阳县界。《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义陵县: “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
又称阿鲁司。1949年置镇,属凤庆县。即今云南凤庆县东北百七十里鲁史镇。在云南省凤庆县北部。面积193.4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鲁史,人口3580。明建圩。清设阿鲁巡检司。阿鲁,彝语意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