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即邘。商、周封国。金文作噩。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史记· 殷本纪》: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裴骃 《集解》 引徐广曰: “一作邘,音于。野王县有邘城。” 周武王灭殷,封子邘叔于此。

②西周初为唐叔虞都邑,故址在今山西乡宁县南一里。《史记·晋世家》 集解引 《世本》 曰: 唐叔虞 “居鄂”,即此。《左传·隐公六年》: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③西周时楚地,即今湖北鄂州市。《史记·楚世家》: 周夷王时,楚熊渠 “伐庸、杨粤,至于鄂。”乃立 “中子红为鄂王”。战国时为楚之封邑。《说苑·善说》: 楚庄辛谓襄成君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鄂,即子皙之封邑。近年发现楚怀王时鄂君启节遗物。秦置鄂县。

④湖北省简称。清康熙三年 (1664) 置湖北省,省会在武昌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因武昌自隋以后为鄂州治所,故名。


(1)古国名。商代方国。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2)西周楚封国。在今湖北省鄂州市。公元前9世纪初,楚国熊渠封次子红为鄂王于此。战国时为楚鄂君之子晳的封邑。秦置县。(3)在今山西省乡宁县。西周初封唐叔虞于晋,曾移都于此。《世本》:“唐叔虞居鄂。”春秋为晋邑。《左传》隐公六年(前717年):晋大夫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即此。一说即唐邑。(4)湖北省的简称。因清代省会武昌为隋以后的鄂州治而得名。


猜你喜欢

  • 牙儿干

    即鸭儿看。今新疆莎车县。《明史·西域传·坤城》: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牙儿干。

  • 建南镇

    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北八十二里建南镇。清置巡司驻防。乾隆四十九年 (1784) 复设施南府同知驻此。在湖北省利川市西北部,北、西邻重庆市。面积307平方千米。人口7.13万。镇人民政府驻建南,人口 456

  • 盖牟城

    高句丽置,在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旧唐书· 韦挺传》: 贞观十九年 (645)征高丽,唐军 “破盖牟城,诏挺统兵士镇盖牟”。即此。

  • 邢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州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元和志》卷16:“遥取古邢丘为名也。”大业二年(606)改为安昌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县置,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

  • 汊涧河

    在今安徽天长市西。《方舆纪要》卷21天长县:汊涧河“在县西四十五里山间,三处于此合流, 由县东北入于五湖”。

  • 洛垢墟

    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南洛埠村。《清史稿·地理志》 雒容县: 西有 “洛垢墟”。

  • 谋粘路

    元泰定三年 (1326)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六十二里勐撒。“谋粘” 为 “勐撒” 的异译。傣语 “勐” 为地方,“撒” 为争议,意即有争议的地方。辖境约当今云南临沧、双

  • 石门井镇

    即今云南云龙县驻地石门镇。1929年云龙县迁治于此。

  • 枣庄市

    1946年由枣庄矿区行政办事处改置,治枣庄 (今山东枣庄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改设枣庄办事处。1950年撤销,并入峄县。在山东省南部。面积 4552 平方千米(市辖区 3067 平方千米)。

  • 陆梁

    又作陆量。秦汉称五岭之南地区为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正义》:“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古地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