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峒安抚司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清初改为金峒土司。
元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年)复改安抚司。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属施南宣抚司。清改置金峒土司。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清初改为金峒土司。
元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年)复改安抚司。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属施南宣抚司。清改置金峒土司。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北二十里牛栏山镇。镇在牛栏山东南,因山而名。为历史上军事要塞。辽置牛栏都统领司于此。清设把总。在北京市顺义区北部、潮白河西侧。面积36.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牛栏山,人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清一统志·云南府): 星宿江 “源出罗次县北百花山,与河曲分界处,南流经禄丰县北,与金水河合,曰星宿江。又南流至易门县西北,曰九渡河。又南流与易江水合,曰绿汁江”。
①即古淯阳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六十里白河东岸旧瓦店。清光绪《南阳县志》卷2:淯阳城,“今县南瓦店”。1955年移至今市南五十四里,1985年置瓦店镇。②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南三十五里瓦店乡。清嘉庆《安阳县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五十里白洋村。明设白洋巡司于此。清乾隆时移驻柯桥镇。在湖北省枝江市西部、长江北岸。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洋,人口 2800。原名白羊,因江边有巨石,色白似羊,故
①在今四川奉节县东。杜甫《夔州歌》中有“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句,后人因以为夔州有百牢关。《方舆胜览》卷57夔州:百牢关,“辛毗曰: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节县:
清康熙五年(1666)改安隆长官司置,属思恩府。治所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六年(1667)移治扁牙寨之坝楼山(今隆林县东南扁牙乡),寻迁砦儿山(今田林县西北旧州镇)。雍正十年(1732)升为直隶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扎拉山。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0《北徼卡伦考》作“阿拉勒图”;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作“阿喇尔图”。
在今河北磁县城南,距临漳县西南邺城二十里。有大小七十二个土丘。因历史上长期认为是曹操设的疑冢,故又名七十二疑冢。为北朝时东魏、北齐王公贵族墓葬。地面上保存有东魏元景植和北齐兰陵王的石碑。已发掘的墓葬均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方舆纪要》卷77随州: 铁岭寨在 “州西八十里”。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古邑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