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齿山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 金齿山 “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 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 金齿山 “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 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
①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为隋、唐榆林县及胜州故址。②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十里。清同治《河南通志》卷52:“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攻淮南, 屯光州,筑城十二,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故
西汉置,属上郡,为北部尉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境内。东汉废。
北宋崇宁三年(1104)置,为兰州治。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金省入兰州。古县名。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治今甘肃省兰州市。属兰州。金废。
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水经·沅水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后汉书·马援传》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
亦称雷水、大雷水。源于今湖北黄梅县东南,经安徽宿松县流入望江县东南,积而为池,谓之雷池。又东流在雷港入长江。《舆地纪胜》卷46引《元和志》: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经县而入于江”。
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东北。五代时为黄河渡口。《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四年 (918),“晋王 (李存勗) 自魏州如杨刘,引兵略郓、濮而还,循河而上,军于麻家渡”。胡三省注: “麻家渡盖在濮州界。”五
元置,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明洪武五年 (1372) 改为贵竹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贵阳市。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为贵竹长官司。
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四十里綦村镇。《方舆纪要》 卷15沙河县 “罄口山” 条: “今县有綦阳镇,置铁冶司于此。”古镇名。在今河北省沙河市西。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置铁冶司于此。
一名桓山。在今湖南衡阳县(西渡镇)东。《清一统志·衡州府一》:伊山“在衡阳县(今衡阳市)北三十里。《括地志》:伊山,晋桓伊读书处”。
即今山东沂源县东南东里镇。旧属沂水县,清移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