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 “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周回四里。本名乌石山,天宝六载敕名闽山。”
古山名。原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749年)改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与九仙山、越王山合称三山。今福州市的别称“三山”即由此。北宋熙宁年间改名道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 “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周回四里。本名乌石山,天宝六载敕名闽山。”
古山名。原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749年)改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与九仙山、越王山合称三山。今福州市的别称“三山”即由此。北宋熙宁年间改名道山。
西汉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清泉坝。王莽改为安新县。东汉复为安汉县,初平元年(189)为巴郡治。建安六年(201)改为巴西郡治,寻迁郡治阆中县。南朝宋属北巴西郡,并于此侨置南宕渠郡(亦作宕渠郡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十七里。《方舆纪要》卷82桂阳县: 洞灵山 “有岩洞池泉之胜”。
一名漫天岭、藁本山。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三十五里,与小漫天岭相连。山高路险,孟知祥于此置大小漫天二砦。《资治通鉴》:五代唐清泰元年(934),山南两道节度使张虔钊降蜀,孟知祥遣“宁江节度使张业将兵一万屯大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陆凉州。治所在蔡村 (今云南陆良县西南二十六里河纳)。明永乐初废入陆凉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南河纳村。属陆凉州。明永乐初废。
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南。《晋书·毛璩传》:东晋末益州刺史毛璩东讨桓振于江陵,会参军谯纵作乱,“璩时在略城,去成都四百里,遣参军王琼讨反者,相距于广汉”。
南齐置,为隆川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南朝梁改为陆川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陆靖。为陆川郡治。南朝梁、陈间改为陆川县。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济水注》:南济“又东北右合菏水,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世谓之五丈沟”。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十里。《明统志》作“目乐山”。《方舆纪要》卷115元江军民府: 自乐山“状如中原之崆峒,今名栖霞山。《志》云,山与蒙乐山同脉,故名”。
明万历中建,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涑水河上。《清一统志·蒲州府一》:观底桥“在临晋县(今临晋镇)东南二十里”。
即今四川理县。《清一统志·杂谷直隶厅》:杂谷脑五寨:“在厅西北。苍旺灭后,既分其地为梭磨、卓克基、松冈三土司。又以其近于杂谷脑者,为杂谷脑、上下孟董、九子、乾堡五寨,各置屯守备千总等官, 皆管理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