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县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置,属直隶朝阳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鄂尔土板。宣统三年 (1911) 移治水泉 (今辽宁阜新蒙古自治县)。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1951年徙治阿金(今辽宁阜新县)。1958年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治懿州城(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宣统三年(1911年)迁治阜新镇。属承德府。1957年撤销,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置,属直隶朝阳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南鄂尔土板。宣统三年 (1911) 移治水泉 (今辽宁阜新蒙古自治县)。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1951年徙治阿金(今辽宁阜新县)。1958年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治懿州城(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宣统三年(1911年)迁治阜新镇。属承德府。1957年撤销,改设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①故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七宝山上。三国魏筑,与东关相对峙。《方舆胜览》卷48无为州:七宝山“在巢县。濡须山谓之东关,七宝山谓之西关”。《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东南有七宝山,与含山县濡须山
唐室韦部落之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以西地带。《新唐书·室韦传》: “自 (俱伦)泊而东有移塞没部; 稍东有塞曷支部,最強部也,居啜河之阴。”
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北徐家渡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4: 上高县有徐家渡。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资治通鉴》:唐大中四年(850),“吐蕃论恐热遣僧莽罗蔺真将兵于鸡项关南造桥,以击尚婢婢军于白土岭”。即此。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黄河北岸。唐大中四年(85
1930年改麻哈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4镇、5乡(含3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连江县(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置,治连江县(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电白县、茂名市一带。隋开皇时废。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一里。有雍熙寺,为州之伟
①在今河北昌黎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7昌黎县:安山,“《志》云:山有避兵堡,饮马河经其下”。即此。②亦曰安民山。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四十四里。《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东汉建安六年(201),曹操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州杨应龙之乱,綎 “克后水囤,营于冠子山”,即此。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氏,刘綎营于此。
南朝陈祯明三年(589)置,属梁化郡。治所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邑东南百里有归化山,归极向善之义也。”隋开皇中为循州治,大业初为龙川郡治。唐复为循州治。五代南汉乾亨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