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赤日岭。即今河北井陉县(微水镇)西青泉岭。《资治通鉴》:唐景福二年(893),李克用败成德兵于平山,进攻天长镇,成德帅王镕“出兵三万救之,克用逆战于叱日岭下,大破之”。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北省井陉
夏商至春秋时国名。偃姓。在今安徽桐城县北。《左传》: 文公十二年 (前615),“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古国名。春秋时小国。在今安徽省舒城市东南,后为楚所灭。
①传说为夏都。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附近。《孟子·万章上》:“禹避舜之子于阳城。”《汉书·地理志》 颍川郡阳翟县注引《世本》称:“禹都阳城。”《续汉书·郡国志》 注引《汲冢书》亦称:“禹都阳城。”《
在今山东临清市北十五里。清置巡司于此。
唐、宋时四川西南部少数民族部落。北宋为黎州属部之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宋史·蛮夷传四》:“黎州诸蛮凡十二种:曰山后两林蛮,在州南七日程……由黎州南行七日而至其地,又一程至嶲州。嶲州今废,空城中但有浮
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云南驿东北果城。《续汉书·郡国志》 注引《南中志》云南:“县西高山相连,西北百数十里有山,众山之中特高大,状如扶风太乙,郁然高峻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清一统志·韶州府》:隆水 “在英德县东一百二十里。源出羊岭下,东南流与浈水合”。
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张母桥镇。清光绪《舒城县志》卷7:张母桥镇在“县西北五十里”。
西藏吐蕃王朝 (约629—842) 古地区名。或作云如。藏文史籍 《五部遗教》 及 《智者喜筵》载,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 (亦作藏如拉) 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
又作傅阳。西周春秋东夷小国。妘姓。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五十里侯孟。《春秋》: 襄公十年(前563),晋侯会诸侯及吴子寿梦于柤,“遂灭偪阳”。《穀梁传》 作傅阳。秦置傅阳县。古国名。西周、春秋东夷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