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坡道
在今山西省北部。北起山西阳高县西北边墙,西南经大同县西部至怀仁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云州云中县: “有阴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在今山西省北部。北起山西阳高县西北边墙,西南经大同县西部至怀仁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云州云中县: “有阴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南。清嘉庆 《太平县志》 卷1: 温岭江 “在温岭南,俗称江下,南出山门港、楚门港入海。凡海舰西去温州、乐清,北至台州、黄岩,率于此舣舟云”。
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定郡置,治所在保定县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辖境相当今甘肃泾川、灵台、镇原三县地。乾元元年 (758) 改为泾州。唐至德元载(756年)改安定郡置,治保定县(今甘肃泾川县
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新泉(连城县新泉地区) 二县合置,治濯田 (今福建长汀县南濯田镇)。1932年3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1年由长汀县及连城县新泉地区析置。治今福建省长汀
在唐东都城中,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部。《元河南志》 载: 漕渠东北流,至立德坊之南,西溢为新潭。“长安中,司农卿宗晋卿开,以通诸州租船。四面植柳,中有租场,积石其下,于上布土。潭立石柱,马吉甫为其文,钟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元和志》卷34浛洭县:“因县界洭水为名”。三国吴改属始兴郡。南朝梁天监六年(507)为衡州治。南朝陈为西衡州治。隋开皇九年(589)为洭州治。后属广州
亦名上都牧厂。清置,属上驷院。驻地在博罗和屯 (今内蒙古正蓝旗南上都河东黑城子村)。《清一统志·牧厂》: 御马厂 “亦名上都牧厂。在独石口东北一百四十五里博罗城。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七里”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3柳州府: 武牢山 “在怀远县 (治所在今老堡乡) 南一十五里。高拔险峻”。
又名瑞竹山。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瑞竹山 “去军城 (今临江镇)一里。本唐欧阳处士宅,有瑞竹色如烂银,故名瑞竹(筠)。地近江阜,众山环之,中一字犯御讳,故更曰瑞竹山”。《清
即今四川城口县东高观镇。清道光 《城口厅志》 卷3: 高观寺场“厅东一百二十里。道光二年置,分驻高观场经历”。民国初改设县佐。
即今老爷岭支脉老岭。在吉林汪清县及珲春市境。《金史·世纪》: “太祖度盆搦岭,与撒改会,攻破留可城。”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