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衣县

青衣县

①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以青衣羌国为名。天汉四年 (前97) 为西部都尉治。《史记·彭越列传》: 高帝十年 (前197),越被人告谋反,“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集解》: “文颖曰:青衣,县名,在蜀。” 即此。东汉阳嘉二年 (133) 改为汉嘉县。

②西魏恭帝时置,为青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青神县南二十里瑞峰镇 (刘家场)。《方舆纪要》 卷71青神县: “盖取蚕丛氏青衣以劝农桑为名。” 北周改为青神县。

③隋开皇九年 (589) 改峨眉县置,为嘉州治。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元和志》 卷31龙游县: 青衣县 “取青衣水为名”。十年 (590) 改为龙游县。


古县名。(1)本青衣羌地。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年)置县,治今四川省名山县北。属蜀郡。天汉四年(前97年)罢沈黎郡,置两都尉,一居青衣,统辖汉人。东汉延光二年(123年)为蜀郡属国都尉治。阳嘉二年(133年)改为汉嘉县。(2)隋开皇九年(589年)以峨眉县改名,治今四川省乐山市。“取青衣水为名也”(《元和郡县志》)。为嘉州治。次年改龙游县。


猜你喜欢

  • 绸岩

    亦作绸山。在今浙江义乌市西北二十五里。《新唐书·地理志》 婺州: 义乌县 “本乌伤,武德四年以县置绸州,因绸岩为名”。《方舆纪要》 卷93义乌县 “黄檗山” 条下: 绸山 “峰峦绸叠,即绸岩”。

  • 牛屯河镇

    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 社水

    在今广西资源县西南。旧属兴安县,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桂林府一》:社水巡司“在兴安县西北一百里。向驻六峒,本朝乾隆六年移驻社水”。古水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西北。清乾隆六年(1741年)移置

  • 突泉县

    1914年改醴泉县置,属奉天洮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突泉县。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划归辽北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兴安盟。1954年划属呼伦贝尔盟。1969年划归吉林省。1979年划回

  • 三里城

    ①即今湖北大悟县北六十里三里城镇。清设外委驻防于此。清郑元善《宦豫纪事》:“《败游勇刘尚义记》云:‘三里城为湖北巨镇,商贾辐辏。’”②即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建。设思恩参

  • 卢山长官司

    明洪武六年(1373)改卢山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七十里卢山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康熙四十年(1701)裁。

  • 乐新县

    南明永历二年(1648)改蒙自县置,治所即今云南蒙自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复名蒙自县。

  • 和宁路

    元皇庆元年 (1312) 改和林路置,为岭北行省治所。治所在和林城 (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和尔和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鄂嫩河上游及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蒙古国诸省区。元末废。元皇庆元年(13

  • 白玉洞

    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白玉洞“亦曰白玉岩,夷酋聚粮处。洞险恶,西近卧遮龙场”。

  • 酒铺江

    一作酒埠江市。即今湖南攸县东北六十二里酒埠江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攸县图: 县东北有酒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