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阳郡
南朝梁置,属龙州。治所在阳寿县 (今广西象州县)。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
南朝梁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境内)。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南朝梁置,属龙州。治所在阳寿县 (今广西象州县)。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
南朝梁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境内)。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北苇子沟。明《辽东志》卷3:锦川营堡有苇子沟台。
即今云南西畴县西南马街乡。清有把总驻此。集镇名。在云南省南华县西南部。人口162。红土坡乡人民政府驻地。旧时逢十二生肖马日在此赶集,故名。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等。有公路东北接昆畹公路。
即今贵州长顺县东北改尧乡。旧属定番县(今惠水县),有把总驻守。
又作桑迪、桑提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八十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亦作狄丘冶。唐置,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新唐书·地理志》 彭城县: “秋丘冶有铁。” 北宋改置利国监。
在今河南汝南县北汝水之旁。《金史·哀宗纪》: 天兴三年 (1234),“帝自缢于幽兰轩。末帝退保子城,闻帝崩,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 (完颜) 绛山收哀宗骨痤之汝水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小平原上。自明成祖朱棣至思宗朱由检均葬于此。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等十三处明陵,俗称十三陵。明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寰宇记》卷169澄迈县:“以界内迈山为名。”《清一统志·琼州府一》:迈山“按隋名县, 以澄江、迈山同在境内故。《九域志》谓之澄迈山者误”。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清一统志·绍兴府一》:东亭“在府治北。古为饯客之所。唐人如宋之问辈皆有诗。史浩改筑蓬莱馆,然邦人犹谓之东亭。又有西亭,在府治西北。唐孙逖亦有诗”。②在今广西柳州市城南。《舆地纪胜》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临吾镇。旧属诸城县。光绪 《山东通志》 卷1诸城县图: 县西北有临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