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江西玉山县南。《舆地纪胜》卷21信州:水南山“在玉山县溪南。俗呼大王山,又呼武安山。并溪多石山。巅有浮图,有超览亭。山半有半山亭”。《清一统志·广信府一》:武安山“在玉山县南二里。脉自闽来,蜿蜒起
①十六国后燕置,属营州。治所在石城县(今辽宁建昌县西)。北魏废。②北魏正始二年(505)置,治所在石城县(后改为同堤县,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安乐郡。③东魏置,治所在
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上海县:川沙堡“产盐,商贾辐辏。地名八团镇”。
俗称官塘。在今上海市金山县西南。自枫泾镇东流至今金山县(朱泾镇)折向北流,今下游已为大、小泖港,然后流入黄浦江。《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秀州塘“自浙江嘉善县而东,经府西南六十里之风泾镇,又东十
一名石簰山。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舆地纪胜》卷73峡州:石鼻山“《夷陵志》云,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广袤二十里,下临江流,中有石横六七十丈,如簰筏然,相传但为石簰,遂泯石鼻山之称”。
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七十里上良乡。《清一统志·泾州二》:上良镇“在灵台县西七十里。一名启祥堡”。
又译斡耳罕、斡鲁欢、斡儿洹、阿尔浑。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元史· 太宗纪》: 六年 (1234),“会诸王,宴射于斡儿寒河”。古水名。又作斡耳罕河(《元史·玉哇失传》)。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元史·太
①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新昌县:吉祥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瑞云山。山高耸,中有聪明泉”。相传唐悟本禅师居此。②在今湖北大冶市东。《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吉祥山“在大冶县东。《武昌
亦名石步镇。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北石埠桥。《晋书· 桓玄传》: 东晋元兴三年 (404),刘裕讨桓玄,“裕等于江乘与战,临阵斩 (吴) 甫之,进至罗落桥,与 (皇甫) 敷战,复枭其首”。即此。在今江苏省南
①汉高帝改黔中郡置,治所在义陵县 (今湖南溆浦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北鹤峰、来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东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