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复 (復) 县
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西汉为江关都尉治。东汉建安六年(201) 为巴东郡治。三国蜀汉章武二年 (222) 改为永安县。《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 刘备伐吴,在猇亭惨败,“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即此。西晋复改为鱼复县。西魏改为民复县。
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西汉为江关都尉治。东汉建安六年(201) 为巴东郡治。三国蜀汉章武二年 (222) 改为永安县。《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 刘备伐吴,在猇亭惨败,“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即此。西晋复改为鱼复县。西魏改为民复县。
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即此。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杜臻《彭湖台湾述略》作“茄哩屿”
在渤海西部。北起今河北乐亭县大清河口,南至山东黄河口。1929年改名渤海湾。
即桑干河。《辽史·地理志》 南京析津府漷县引《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北渡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周煇《北辕录》:“二十七日遇卢沟河,即卢龙也。燕人呼水为龙,呼黑
即风陵渡。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元和志》卷12河中府河东县:“风陵故关,一名风陵津,在县南五十里。魏太祖西征韩遂, 自潼关北渡,即其处也。”黄河重要津渡之一。即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之风陵
元置,在今湖北咸宁市北。明改为驿。
即今河北枣强县东南王均乡。明嘉靖《冀州志》卷1枣强县:王均社“在县东二十里”。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枣强县图:东南有王均村。
唐武德八年 (625) 改辽州置,治所在辽山县 (今山西左权县)。《元和志》 卷13仪州: 箕州“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左权、榆社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先天元年(712) 改为
春秋西戎国之一。在今宁夏盐池县一带。《史记·匈奴传》: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在今广西蒙山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7: 群峰山“群峰环聚,岩隈深阻,群峰巡司旧置于此”。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改犍为属国置,属降都督。治所在朱提县(今云南昭通市境)。辖境约当今滇东北全部及贵州、四川的小部地。西晋属益州。东晋属宁州。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南齐改南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