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渡河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六十里黄渡镇。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嘉庆二年 (1797),白莲教义军“退屯营山之黄渡河,为巴、达、渠水路要地,与官兵相持不退”。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六十里黄渡镇。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嘉庆二年 (1797),白莲教义军“退屯营山之黄渡河,为巴、达、渠水路要地,与官兵相持不退”。
①三国吴末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隋开皇十年 (590) 属爱州,十六年 (596) 改为安顺县。②隋开皇四年 (584) 改凉兴县置,属瓜州。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唐武德四
金置。治所在化成关(今辽宁大连市北南关岭)。《金史·宗室·齐传》:“复州合厮罕关地方七百余里,因围猎,禁民樵捕。齐言其地肥衍,令赋民开种则公私有益。上然之,为弛禁,即牧民以居,田收其利,因名其地曰合厮
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南九里魏山上。《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右得大势,势阻急溪,故亦曰急势也。依山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督护吉挹所治,苻坚遣偏军韦钟伐挹,挹固守,二年不能下。无援遂陷。”《寰宇
在今江西乐平市东。《方舆纪要》卷85乐平县:毛桥“在县东十里”。集镇名。在安徽省铜陵县北部。流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90。产稻、棉花、小麦、黄麻等。有轮窑、阀门等厂。铜永公路经此。
一名三石江。在今贵州黎平县西。《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新化江 “源出天甫山,东北流,经八舟、龙里、亮砦、欧阳诸司,又东北入于沅江”。
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清一统志·甘州府》:石峡口山“在山丹县东八十里。两峰相对,下有石井”。
1947年秋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阳谷、东阿二县析置,治阿城 (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1949年9月撤销,并入阳谷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7年由阳谷县东部和东阿县西部析置,治今山东省阳谷县阿
北魏神龟元年(518)置,为安政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子洲县西。《元和志》卷4:“大斌者,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隋属雕阴郡。唐武德七年(624)移治魏平城(今子长县南)。贞观二年(628)又移治今子
西魏置,治所在洞川郡钟离县 (今河南唐河县东南)。北周废。
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魏书·孔伯恭传》: “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 即此。